1本菜譜的營養成分
2制作方法
蔥打成結,生姜拍松,蒜拍成末;
沙姜、八角、桂皮三種大料用紗布包好;
五花肉在開水鍋中氽透撈出,切成5厘米長、
5厘米寬、
5毫米厚的片;
水發玉蘭片切成片;
鍋中加油少許,放入白糖用小火炒成糖色,加水50毫升化開,放入五花肉煸炒上色;
再加水1000毫升,加醬油、八角、蔥結、生姜、鹽、料酒,用小火燒熟;
鍋中加豬油燒熱時,將鱔魚炸熟撈出;
瀝油后放在五花肉中燜酥爛,揀去蔥、姜、八角,用濕淀粉勾芡,盛在大盤中;
鍋中加香油,蒜末炸出香味,澆在菜上面即成。
3制作提示
1.鱔魚初加工一般有三法:一為活殺,即先將鱔魚用力摜暈,然后用刀剖腹,去內臟,剔其脊骨;二為先用白酒一勺倒入裝鱔魚的容器中,迅速蓋上,約數分鐘待其醉后再剔骨取肉;三為燙熟剔骨,較為常見的是將鱔魚倒入沸水鍋中,加蓋浸焐,待鱔魚卷縮口張,將其置清水中,然后用刀劃去鱔骨,取肉供用。出骨后的生鱔肉適宜爆、熘,如名菜“火燒馬鞍橋”。熟鱔肉適合炒、炮、炸等。如名菜“清炒鱔糊”。一般應以燒、燉、爆、炒等法為佳;2.鱔魚體內含有豐富的組胺酸,是其鮮味的主要成分,鱔魚死后組胺酸迅速分解成有毒的組胺,故死鱔不可食用;3.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植物油500克。
4推薦食用時間
中餐|晚餐
5營養解析
鱔魚:鱔魚富含DHA和卵磷脂它是構成人體各器官組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鱔魚特含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的“鱔魚素”,且所含脂肪極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鱔魚含豐富維生素A,能增進視力,促進皮膜的新陳代謝。鱔魚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固脫、溫陽益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適用內痔出血、氣虛脫肛、產后瘦弱、婦女勞傷、子宮脫垂、腎虛腰痛、四肢無力、風濕麻痹、口眼歪斜等癥。豬肋條肉(五花肉):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但由于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玉蘭片:玉蘭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粗纖維、碳水化合物以及鈣、磷、鐵、糖等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從我國傳統中醫的角度看,玉蘭片味甘、性平,還可定喘消痰。淀粉(蠶豆):蠶豆中含有豐富的鈣、鋅、錳、磷脂等,是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并含有豐富的膽堿,有增加記憶力和健腦作用。對于正在應付考試或腦力工作者,適當進食蠶豆可能會有一定功效。蠶豆中的蛋白質可以延緩動脈硬化,蠶豆皮中的粗纖維有降低膽固槨、促進腸蠕動的作用。同時蠶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對預防腸癌有一定的作用。
6食物相克
鱔魚:鱔魚不宜于狗肉、狗血、南瓜、菠菜、紅棗同食。豬肋條肉(五花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淀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養生推薦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