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實戰中,講求的是用意不用力,學會后發制人,沒有一個拳者告訴自己的學生先發制人,這也是太極拳的獨特之處。
如陳式太極拳中“白鶴亮翅”是右引左擊,兼上引下擊;“云手”則是左右一引一擊;“高探馬”為左肱背折肘法;“單鞭”又為其順轉左右引擊。從而可以概括,太極拳圓運動的精華乃“攻防兼備”。
3.太極拳圓運動具有化勁法
化勁在太極拳中是一種很重要的勁。所謂“化勁”是指粘勁和走勁的合成,隨感隨化。其要點,全在我順人背。如用“圓運動”來說,即順來,以半圓招架,以半圓攻擊。
太極拳圓運動和一切物體的運動狀態一樣受力學的定律所支配。太極拳圓運動的化勁法亦然。太極拳運動中有許多力學原理,但作為人的運動形式,則是重心的移動和繞重心轉動的運動的合成。
其力的組成有大小、方向和著力點三個要素。拳諺曰:“欲知環中法何在,發落點對即成功”。此“發落點”即為力的“著力點”。所謂“發點”,即是先通過移動、旋轉或滾動使對方之落點落空,然后再打擊對手。
所謂“落點”,既是對方勁力著手自身之部位。力點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成功與否。
練習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1、陰陽平衡
陰陽是指矛盾的兩個方面,如松與緊、虛與實、動與靜、退與進、快與慢、打與防、上與下、前與后、左與右等,平衡即不偏不倚,是指在攻與防等方面處處顧到,不露破綻。
2、意力均整
指上與下、前與后、左與右等揮元一周,任何方向和部位從意識上都能均衡兼顧,從防與發所蓄的力度上都能平衡有備,無論任何部位受犯,都能相機而防,應感而發。
3、周身爭力
這是發動全身之力同時出擊的高條件,為了調動和激發全身大能量出擊,不僅手、腳、頭、肩、肘、膝等同時發出互爭力,就連一時用不到的毛發和內腔等也都一齊鼓蕩發力,增加打擊強度。
結語:綜上所述,您對太極拳的力學原理了解了嗎?太極拳具有科學的理論依據,太極拳之所以能養生,是因為太極拳集合了多種理論原理,學習太極拳一定要靜心,在練習中,摸索太極拳的運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