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陳式太極拳的拳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練習起來也是比較難的,所以了解陳式太極拳拳架的要點也是非常必要的,有利我們掌握其精髓。那么下面就讓我們隨著陳式太極拳來看看吧!
陳式太極拳的拳架要點
1.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的時候,頭頂正,不可以歪脖,不要仰臉,也不可勾頭,眼睛要看著前方,下頜微向里收。
2. 注意含胸,這有助于背部的脊柱放長。臀部下斂(但不是指重心下墜),不可突出臀部,有助于尾閭中正。于是,相應于頭部,就有了上下對拔之意。
3. 四肢自然舒展放長,注意不可完全伸直,應該讓關節保持適當彎曲。手臂做上舉動作時,千萬不要忽視沉肩墜肘。
4. 練習者的掌心微凹,手指不可曲攏,也不可完全伸直,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勁能夠放長,到達指尖。
5. 運動時肩,肘,腕要節節貫穿,才能夠收放自如。腰部為全身主宰,猶如機械裝置中的主傳動輪軸。兩足則是人身體的根基,就象一棵大樹的樹根,樹根如果不牢,遇到大風就容易被吹倒。
6. 應當時時留心的一件事,沉胯開襠。實際上,沉胯則自然開襠。做到開襠,勁就可以沉下去。
7. 從身法整體角度看,務必要做到三合,即肩與胯,肘與膝,手與足上下照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周身運動時成為一個整體,要知道太極拳的螺旋纏絲勁是周身的協調運動,應當避免做動作時顧此失彼。
陳式太極拳勁路的要素
一、陳沖太極拳勁路的要素
怎樣能做到整體螺旋纏絲以造勢出勁路呢?無真中正,即無真平衡,當身上沒有掛力,必然無安舒之感,就會產生向上的撐與輕。
沒有向下的松沉與向上的撐輕,便無法產生真正的空胸實腹,以及分配到兩腿兩足兩腰胯的真正的虛實變化。故無真中正即無真虛實。
無真虛實,必然不能使肢體運動與呼吸同步,既影響呼吸的順暢,也無法實現虛實的佳轉換,無虛實的佳轉換,也就無呼吸的內動外行。故無真虛實即無真呼吸。
無真呼吸,即無法實現內動與外形的完美結合,即不能周身一家,不能周身一家,便處處散亂,便無法形成專注的意念。故無真呼吸即無真意念。
無真意念,便無法恰到好處指揮身體,即不能以心令氣,以氣運身,也就無真正的整體螺旋纏絲。故無真意念即無真纏絲。 無真纏絲,便無真開合,必然不能真造勢,也就無真勁路可言。
故,陳氏太極拳,乃至所有太極拳,其勁路修煉,必然要求同時滿足以上五個要素,即真中正、真虛實、真呼吸、真意念,真纏絲。
總之,太極拳,以中正為依托,以虛實轉換為樞機,以呼吸為引領,以意念為指揮,以纏絲為開合,節節貫穿,周身一家,在平衡與不平衡的交織中,恰到好處地借助自身重力及地面反作用力,實現用意不用力,以形造勢,以勢生勁。
這其中,虛實轉換尤其重要,否則,變轉不靈,便是雙重,“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于腰腿求之,”否則,必然“率皆為人所制”。
二、勁路的目的在于造勢
譬如一根有彈性的橡膠管,將之按某一方向擰轉,使之盤旋曲折成一根彈簧,然后松開手,它便自動展開,恢復形變,即重新變直,變長,變勻稱,變鼓脹。我們將盤旋曲折的過程叫順纏,將重新展開的過程叫逆纏,從這個意義上看,順纏是真纏,內合而柔蓄,逆纏是解旋,外開而剛發。太極拳的勁路,說到底,就是這樣一個盤旋與解旋的互變過程。
換句話說,太極拳就是這樣一個以形生勢,以勢運勁的造勢藝術。 所以,太極拳又稱十三勢,其套路簡而言之,就是一個起勢,運勢,用勢,收勢的過程。與人較技,也全在以勢合勢,以節擊節,借人之力,順人之勢。
故拳論有“得機得勢”四字真言。 什么是勢,《孫子兵法》回答很明確:“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p>
與此不謀而合,拳論云:“棚勁義如何,如水負行舟?!迸飫攀翘珮O拳的母勁,其如水負行舟,與轉圓石于千仞之山,同為造勢,一目了然。 陳氏太極拳始終強調,勁路的目的是造勢,即以形生勢,以勢運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