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作用是非常多的,顯著的就是強身健體和養生保健了。所以生活中我們經常練習太極拳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能有效改善身體狀況。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太極拳教學來了解一下吧!
怎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太極拳
一、練理不練力
“理”主要就是指太極拳的道理、原理,太極拳練的是大道,就是指太極陰陽轉換中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的道理。
太極拳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虛極生實,實極生虛,虛實轉換。通過精神集中,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形隨的練習,做到一動全動,周身相隨,內外相合。
練習的時候要注意力度的把握,我們的力量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力量的控制也是我們練習的要點之一哦。
練力指的是練習氣力,這種練習雖然將局部力量練得很大,但這種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靈性,為太極拳家所不取。
二、練本不練標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腎中元氣和下盤功夫。腎藏元陰元陽,為先天根本、發氣之源。
腎氣充足,則五臟得養,肝、心、脾、肺、腎各行其職,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調。
內氣的練習也是練習的基礎要素之一,我們在練習的時候應該注意氣流的控制,練習的時候不要忽快忽慢,要將我們的身體放松。
內氣充盈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身放松的基礎上,氣納丹田,沉入涌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固,落地生根。
“標”是指以練習身體各部位的力量和硬度為主要目的的局部練習方法。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外兼修,以練內培元為主。
三、練身不練招
練身就是練整體功力,招則是每一動作的攻防含義。初練太極拳的人,往往愛了解每招每勢的用法。如果單從招勢上去解釋和理解太極拳用法及內涵,不可能得到太極拳之精髓。
太極拳整體動作之步法
步法中的幾個基本姿勢稱作“步型”。步型經過移動轉換才稱作“步法”。
太極拳對步法的要求有進退轉換,虛實分明。左虛則右實,左實則右虛。前進后退時,身腰隨著轉換。邁步要輕靈,不可重滯;落步要穩健,不可搖擺、顫動或笨重。
步法是平衡的關鍵,是支持全身的基礎,動作的靈活和愚鈍都在步法上。
太極拳的步法和手法同樣地須走弧形,劃圓圈,決無直來直往,直上直下的動作,腿部的動作又須和手臂的動作同時協調進行,只有“手隨足運,足隨手運”,才符合 “上下相隨”的原則。
邁步時先須將一側的胯根微內收,這一側的腹部充實,坐穩在一腿,穩定重心,然后另一腿緩緩地弧形邁出,但膝關節須微屈,保持膝關節的蓄勢和靈活性。
落腳的方向、角度和轉變時足尖的外撇、內扣,或足跟的左旋右轉,其主次先后,都須辨別清楚,虛實主次,條理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