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武術歷史舞臺,太極拳在其中是一枝獨秀,練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增強體質,為何太極拳的養生功效那么好呢?因為太極拳動作與呼吸配合,下面隨著太極拳教學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運動中動作與呼吸的配合
太極拳采用腹式呼吸,要求動作與呼吸配合,動作的開為吸,合為呼,升為吸,降為呼,定勢為呼,蓄勁為吸,發勁為呼。
這種動作與呼吸自然配合的運動的方式,有利于胸部舒展寬松。在膈肌上下,升降中,使肺活量加大,吸取自然界中更多的清氣。而清氣進入肺部之后,一部分與水谷精微之氣合成為宗氣,積聚于胸中(氣海),以補先天之元氣,上司呼吸。
另一部分與水谷精微之氣合成后,循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輸入到血液,轉化為營氣,行于脈中,以運行血液,濡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
宗氣足,肺部便能順利的吐故納新、新陳代謝也會加快,營氣足,血液營養便會滋潤全身,生理器官也會更加旺盛。
太極養生的基本作用
導引與吐納,是養生法在呼吸和肢體運動上的創造——俯仰旋轉屈伸以運動肢體的“導引術”與腹式深呼吸的“吐納術”,完全符合了中醫經絡學說的原理,具有“溝通表里、運行氣血、陰陽平衡”的功能。
而太極拳則把武術中的手、眼、身法、步法的協調配合與導引吐納方法有機結合起來,螺旋式的旋轉纏繞運動按人體經絡規律運行,在有規律的腹式呼吸中進行體內按摩,輕柔運動臟腑,以求得人體內各個系統的陰陽平衡和諧,從而達到祛病養生,強身健體的效果。
由此可見,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使人體的內部循環系統得到調節。
實踐證明,太極拳的運動特點及練習方法,具備健身、養生、醫療作用。可以鍛煉神經系統、提高感官功能,增強呼吸機能,加強肌肉系統鍛煉。
促進新陳代謝、暢通經絡、刺激穴位、改善心血管系統健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醫療保健效果。
練太極拳要求心靜體松,用意不用力,動中求靜,意識引導動作,思想上要高度集中,心無雜念,意識貫穿于動作當中,是動中求靜的一種氣功導引狀態。
當你按套路動作要求進行螺旋圓弧、松柔緩慢、均勻舒適的做運動,不得不靜下心來進入忘我的狀態,促使大腦內雜念消除而歸于寧靜,從而緩解心理緊張,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使身心得到放松。對治療、緩解神經衰弱、失眠健忘、頭暈耳鳴、心煩氣燥具有一定的作用。
所以說,太極拳的養生作用,需要我們在放松狀態下,保持平和的心態才能得以實現。
練太極拳要求以心行氣、呼吸自然,氣沉丹田,太極拳的腹式呼吸要做到細、深、長、勻、緩等要求,腹式呼吸使胸腹部有節奏的進行開合折疊運動,使膈肌和腹肌收縮與舒張、促進血液循環;深長細緩的呼吸特點對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作用。
通過“氣沉丹田”進行腹式深呼吸的運動方法輕柔的按摩體內臟腑,有效地增強了臟器的吸收功能、排泄功能,經絡氣血得到暢通,體內微循環增加,可有效的減少動脈硬化、血栓、高血壓、 心臟、腸胃、呼吸等方面的疾病。
練太極拳要求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尾閭中正,松腰斂臀,主宰于腰而帶動四肢,全身一動無有不動。
研究發現許多疾病的根因是脊椎排列紊亂、錯位、椎矩縮短等。而太極拳基本的動作要求是撐直脊椎,背部拔長,腰如軸立,立身中正,頭上頂而減輕脊椎的壓力,腰部帶動全身,腰肌、脊柱在運動中緩慢的進行拉伸、旋轉,從而防止脊柱退化性變化,緩解頸椎、胸椎、腰椎疼痛、變形,腰肌勞損等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