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的學習中,內勁的掌握與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們學好太極拳的內在關鍵要素,那么,我們在學習時該如何理解太極拳的內勁呢?下面小編將從內勁的定義及作用為大家做相關的介紹。
一、內勁的定義
關于太極拳的內勁一說,一直以來前輩們都有過相應的描述。
什么是太極拳的內勁呢?趙堡太極拳傳人鄭琛認為:“內勁就是身體內部在意念的支配下中樞神經指揮身體各部骨骼肌(運動肌)運動時產生的能力。”
大師王培生認為:“凡是配合呼吸和全身統一的用力都能稱為勁,弛時呼氣為內勁,一張一弛輪換而行,一內一外互為其根,可見決無外勁脫離內勁,也無內勁脫離外勁。”
由此可見,太極拳內勁的形成,是與呼吸有一定的關系的。
《揭開太極拳內勁的神秘面紗》一文認為:“內練一口氣,打通任督二脈,能氣沉丹田,直達會陰,這時就會全身血液鼓蕩,氣力倍增,真正的內勁也就形成了。但這種內勁的本質還是肌肉力。一種具有整體性、靈活性、爆發性、隱蔽性、穿透性的肌肉力。”
《內勁法》這樣描述內勁:“內助寓于無形之中,而接于有形之表,然思其理,志者氣之帥也,氣者體之勻也,心動而氣隨之,氣動而力赴之。”
太極名家陳鑫曾說:“以意行氣,發于丹田,行于骨縫,運于肌膚,注于四梢,復歸于丹田,纏繞往來,輕靈圓轉,可逐漸產生綿軟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內似鋼條的內勁,功夫越高,內勁的質量越高。”楊澄甫認為內勁是“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內勁的產生是由內而外的,需要配合自身意念的驅動。
其實,太極拳的內勁是指以“調心”、 “調息”、 “調身”為主要形式修煉出的以氣為主要載體,全身骨節經絡靈通、心意貫穿而獲得的一種能隨意轉換方向、變化大小的勁力。
這是人體活動中通過意識調控的一種具有電磁波性質的能量,是人體內的潛能,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這種常人不易覺察到的東西,卻與人體健康水平有著莫大的關系。經過長期特定訓練,人可以感知并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內勁。
因其運轉隱于丹田而不顯于外,故名內勁。太極拳內勁具有聚全身氣力于一點的威力,比不少有功夫人練出的“合勁”更高一籌。內勁鍛煉注重以內里感覺引導動作,以丹田配合力的蓄發,從而提高神經中樞系統駕馭肌肉張弛的機能和以氣催力的能力。
二、內勁在太極拳中的核心作用
1.內勁是太極拳的核心要素
其一,內勁是太極拳的核心要素,是其作為中華武術氣功的重要標志。沒有內勁,是不能稱之為太極拳的,嚴格意義上說是不能稱之為中華武術氣功的。正如民國第一高手孫祿堂在《太極拳學》中所言:“內勁是太極拳修煉的核心。”又有:“識得內功休再問,貫徹拳經千萬篇。” 《內功經》也云: “內功之傳,脈絡甚真;前任后督,行氣滾滾;井池雙穴,了勁循循。干變萬化,不離乎本,得其奧妙,方嘆無垠。”
其二,練真正的太極拳其實不是從套路開始,而是從內勁的勁道開始。有的人太極拳一招一式都打得很規矩很漂亮,但卻不懂內勁的勁道與技擊勢法,只是浪費時間在練習太極操而已。所謂“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是也!
其三,任何上乘的武功,都要內外兼修,并以修煉內勁為主。太極拳作為我國的四大內家拳之一,更是深具內外兼修的典范。張三豐、陳王廷、王宗岳、陳長興、楊祿禪、武禹襄、李亦畬、孫祿堂、楊澄甫等歷代太極宗師的個人練功和技擊實踐經歷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內勁與發勁》也明確指出: “內家高境,周身一如,周身一丹田,周身一太極。勝敗不在招式,只內勁飽滿否,問都問不動,才算入門。內家功夫本一,任何門派真傳功夫,都是一氣所成,內勁所成,應用手法有了完整圓融之內勁,簡單手法即可成極高妙之手法。
內勁飽滿圓融故出手變化莫測,形意一動即如虎撲羊,一雄獅瞬間撲向鬣狗,一撲及地,鬣狗已頸椎折斷。”這些論述都說明,內勁在太極拳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核心要素。
2.內勁在太極拳技擊中發揮的核心作用
技擊是太極拳的本質屬性,是其靈魂,而內勁在太極拳技擊中發揮的核心作用有三。
其一,太極拳的基本技擊方式,是由內勁所主導的。“棚、捋、擠、按、采、捌、肘、靠、進、退、顧、盼、定”等十三勢是陳、楊、吳、武、孫、武當、趙堡等傳統各式太極拳技擊的共性,其發揮得好壞,質量高低,極受內勁因素制約影響,特別是意念和氣的因素在其中占主導地位。太極拳的十三勢在技擊中能否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主要就是看其內勁整合外勁熟練程度如何。
其二,作為高超的技擊技術,雖然重力平衡原理、杠桿原理、圓弧原理、電磁原理等在太極拳技擊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影響太極拳技擊水平高低根本的,還是內勁的大小。
只有修煉者體內可調動的內勁足夠大,調動內勁的技藝足夠熟練,才能達到“后發先至”、“彼不動,我不動;彼一動,我先動”、“沾連粘隨”、“隨屈就伸”、“乘勢借力”、“引勁落空”、“蓄發相變”、“螺旋纏絲”等神奇的技擊效果。
其三,太極拳的基本技擊手法發揮得如何,取決于內勁。太極拳術技擊手法主要有20種,即:“沾、粘、連、隨、聽、化、拿、發、擎、引、松、放、截、扣、抓、閉、敷、蓋、對、吞、敷、蓋、對、吞”等,這些技擊手法運用得如何,受到內勁的大小和運用熟練程度的制約。正如《太極拳論》云:“由著熟漸悟懂勁,由懂勁階及神明。”從中可知,內勁的確在太極拳技擊中發揮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