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文化寶庫中絢麗奪目的瑰寶,它具備的健身養生、技擊表演等作用和巨大的影響力越來越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它是文化、武術、養生融為一體的一門學問。
陳式太極拳的太極精神
它不同于一般的體育、舞蹈和競技項目。陳式太極拳作為太極拳各流派中古老的太極拳,其松活彈抖、螺旋纏絲的特點更是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其一招一式如同行云流水。
每個動作皆陰陽互換,都深刻孕涵著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深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傳統武學兵法、傳統道家養生之術。
我做為土生土長的大慶人,有緣于2010年9月在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的東湖石油廣場結識了來自于“太極拳之鄉”河南溫縣陳家溝的太極拳名師任保才師父,被他神奇的“太極拳法”、優美的“太極神韻”所折服。
并有幸拜在其門下學煉陳式太極拳老架和太極劍、太極刀等器械套路及用法,雖然僅僅兩年多的時間,對太極拳也有了粗淺的認識,在此與喜愛太極拳的朋友們共同分享一下。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無論書法、繪畫、戲劇、詩詞歌賦還是武術,都講究獨特的韻味,太極拳也講求拳韻、拳味、拳品。
太極拳是一種性命兼修,身心兼練的拳術,一個人通過練拳能夠很好地體現出自己的風度、氣質、情操和修養,這就是說你找到了陳式太極拳的“太極味”和“太極神韻”。
聽任保才師父講,若想達到這個境界,必須要做到
首先,要拜名師引路
自古正宗太極拳的傳承和其他武術拳種一樣基本都是“口傳身授”的一門功夫(類似于:不誤傳匪人、傳子不傳女等“老規矩”,雖然有積極的一面,但也不排除存在有封建保守思想。
這也是很多“絕技”失傳的一個主要原因),只有通過名師指點學習修煉太極拳才能少走彎路,才會真正懂得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陰陽互濟,陰陽和諧的道理。
第二,要有“我守我疆,不卑不亢”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善引化”的大將風度及英雄氣概。
在此向大家透露一個鑒別太極名師的方法:“有真功夫的太極拳名師,敢于讓弟子用雙手抓住其腰胯來學習體會陳式太極拳上下相隨,以腰為軸的運動規律,并能詳細的講述其內在原理”。
第三,通過名師指點和多年刻苦修煉
拳打得有氣勢,內氣鼓蕩,外形飽滿,瀟灑而凝重,舒展而緊湊,表現出一種能屈能伸、能開能合、能剛能柔、落落大方、光明磊落的崇高境界。
第四,要打出拳架的節奏韻律
拳打出來要輕沉兼備、剛柔相濟、開合相寓、螺旋纏繞,忽隱忽現、有快有慢、節節貫穿、猶龍似蛇,如行云流水,使人感受到一種美的旋律的體現。
第五,要注意眼神的修煉——精、氣、神的窗口
太極拳不光是從外表看:作出的動作飄逸靈動、韻味十足,瀟灑大方,舒展優美,更是“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的有著中華民族古代哲學思想深刻內涵的功夫。
任保才師父經常說:“什么是功夫?功夫就是長年累月的堅持苦練,才能成就的真功夫”。
以上是我學練傳統陳氏太極拳的一點體會,由于才疏學淺,有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下面是我師傅任保才先生的個人簡介:
任保才,河南溫縣趙堡鎮辛堂村人,1966年生。
1983年受村中武術熱的熏陶,在本村跟隨太極拳名家朱老虎學習陳式太極拳。
1996年正式拜朱老虎先生為師,盡得太極拳真傳。
2007年在東北大慶等地傳授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