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除了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還能提高近戰搏擊能力,那么你知道陳式83式太極拳有哪些特征嗎?不清楚的話就趕緊來看看吧!
陳氏太極拳的主要過程有:“拳架、改拳、推手、單式練習、功力訓練、推手技擊和技擊等諸多階段”。
拳架學習主要是“掌握各個拳式及整個套路,記住動作順序、運行路線和方位,弄清虛實、順逆和力點”。在改拳學習階段,主要是“糾正一些不正確的姿勢,還要把內勁運用到各個拳式及練習拳的整個過程中,做到神、意、氣的有機結合”。“要使動作符合技擊的要求,力求周身靈活,對稱平穩,要求每個習練者有規矩的外型,完整的內勁,鮮明的技擊法,扎實的功力,優美的太極神韻”。
推手鍛煉“要遵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活步推手“以攻防進退為主。要求步法穩健多變,運勁堅實而不僵拙,以意帶步”。推手技擊是“介于推手和技擊之間的一種鍛煉方法,攻防性很強,以拿肢、纏節為能,顯生擒活化之妙;以明勁辨勢為真,體會八法的合理應用”。
作者說:“技擊是陳式太極拳的高境界,運用八法順其勢,化其力,化打合一,戰勝對方。這種技擊法,沒有固定的招術,全是通過掌握時機,隨機應變,利用太極拳的特有動作螺旋,松活彈抖的纏絲勁,待機發拳”。
演練陳氏太極拳時要求:“在上身中正安舒的基礎上,機體各個部位的勁力要對稱,逢上必下,逢左必右,前發后塌,八面支撐,強調走低架子,發勁松活彈抖,輕沉兼備,倒換虛實襠走弧。要使整個演練過程有聲有色,瀟灑而莊重,舒展而緊湊,有快有慢,有剛有柔,節節貫通,使人感到有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將你帶進一種美妙的境界中”。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可見基本功的重要性。很多練太極拳的人一輩子都練不出功夫,原因在于基本功不扎實,所謂“太極十年不出門”,那是因為沒有正確的練習方法,沒有從基本功開始一步一步的去練習。
太極拳基本功訓練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長腿力階段,這一階段得靠站樁,站板凳樁、無極樁等等;第二是開胯、活胯階段,這一階段好是練定步云手涮胯;第三是活腰、合腰階段,這一階段得靠太極尺輔助訓練。當然筆者不排除有其他的分法和方法,這些方法只是筆者本人覺得有效、快捷的方法,愿與大家交流分享。
第一、第二階段是辛苦的階段,這兩個階段練好了,到了第三階段你基本上就可以體會到苦盡甘來的感覺。可惜的是,很多人吃不了苦,或者是找不到正確方法,一直在第一、第二階段停止不前,這就他們所謂的“太極十年不出門”,其實只要方法對了,肯吃苦,太極拳跟任何武術一樣都是可以在同樣的時間里出功夫的,而且可能更快。
這幾個階段是無法跨越的,如果有哪怕一個階段的基礎沒打好,太極拳別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輩子也出不了功夫。當然養生的另外,但是如果養生的能稍微吃點苦,身體會好得更快,養生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