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是我國太極拳分支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而陳式太極拳有老架新架之分,那么你知道陳式太極拳新架二路有哪些特點么?在練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地方么?不清楚的話就跟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陳式太極拳新架二路主剛,剛多柔少,動作竄蹦跳躍,快速威猛,松活彈抖,意氣風發,是意、氣、力、形在瞬間的高度統一表現,更具武術的本質特點,是建立在一路拳基礎上而進行的高一級技術提高訓練。因其節奏鮮明、爆發力強、速度快、剛脆迅猛的風格淋漓盡致,故又稱“炮拳”或“炮捶” 。運勁方法要求:以手領身,配合靈活的步法;以剛為主,剛柔相濟;以內勁為通元,內不動外不發,一動全動,節節貫串,完整一氣。
陳氏太極拳新架二路亦稱炮捶。 新架二路拳動作比較復雜。套路中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運用為主, "掤履擠按"四正手的運用為輔,剛中寓柔,力求堅剛,震腳發力,閃戰 騰挪,竄蹦跳躍,松活彈抖,著重于彈性勁的練習。外形上顯示疾剛跳躍為主,緩柔沉穩為輔的特點。運勁方法要求以手鄰身,配合靈活的步 法,以剛為主,剛柔相濟,以內勁為統馭,內不動,外不發,一動全動 ,節節貫穿,完整一氣。 學習新架二路拳,應在練好新架一路拳的基礎上進行。
陳式太極拳“小架”的特點
1.身法:“身忌上躥胡亂擺,寧低不高行平線”。行拳走架身體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亂擺;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個別動作如擺腳下叉、金雞獨立、鋪地龍等除外)。
2.手法:“雙手相合勿翻動,微貫一氣指肚間;上行不過眉,下行似松開;內轉拇指界中線,外運勿探、沉肘尖;莫貪莫夾、束肋毛膚相挨”。兩手相合,四六陰陽;瓦隆掌,大、小指相合,意貫拇、食、中指;手的運動范圍以身體中線為界,左、右手各管半邊,向上行不超過眉毛,向下行意想松開;出手勿貪,回手勿夾,留有余地,中規中矩。
3.步法:“腳踏忌八、丁,切記合足尖;內腳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領先;以腳跟轉換,步大一腿長,步小一豎腳”。基于開胯圓襠的需要,要求兩腳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腳、丁字腳(造成兩胯根不成窩狀,襠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襠即尖襠,不能實現圓檔);從胯向下內纏(逆纏),落在腳掌內側大、二足趾上;出步勿貪,伸縮自如,大步不超過一腿長,小步不小于一豎腳。
4.“寧進不退,下在上先”。重心寧進不退;轉換下在上先。
5.眼法:“神送前手,頭忌晃動”。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頭也不能隨手晃動。
6.勁法:“襠貴開圓,莫扭莫涮”。臀部放松,向兩側外泛,使胯從兩側向前、內裹,胯根里掖,形成后開前合,實現圓襠;襠為腰腿之樞紐,在運動旋轉中,是由趾而脛而股而會陰,由身(命門)而肩而肱而橈骨、尺骨直纏至指梢的“纏絲勁”,也叫“螺旋勁”;陰陽轉換時,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盤,切記不能扭、不能涮;兩胯走“∞”勁不斷,背絲扣型循環纏;勁需走滿,無過無不及。
7.立圓多、平圓少。畫圈走立圓是為了在松沉圓轉的條件下,實現力從腳起,自下而上的傳遞。另外,走立圓也容易保持身體的穩定。所以小架走圈多為立圓,或有小角度的傾斜。
8.整圓多、弧線少。整圓是為了勁路的完整,減少不必要的重復蓄勁,實現化、打連貫,出擊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