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容易給自己的情緒帶來很大的影響,那么你知道去肝火的食物嗎?敬請收看本期的養生一點通視頻聽聽吳萍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醫主治醫師,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吳萍,講去肝火的食物。
下面是本期視頻的內容簡介:
去肝火的食物
1.清肝火的水果
荸薺:其性微寒,果汁豐富,凡熱病后余熱未凈的心煩口渴、口舌生瘡、便干尿黃等有肝火者都非常適宜食用。
柚子、梨:性寒味微酸,除能清熱外,其特點是能清潤肺系,對于肺熱咳嗽吐黃痰,咽干而痛等有肝火者極適宜。
2.清肝火的蔬菜
百合:性平微寒,具有清熱潤肺滋肝功效,對熱病后余熱未清,咽喉腫痛,心煩口渴諸癥均有療效。
苦瓜:性大涼,味苦,瀉六經實火,是一味苦寒清熱食品。
蓮藕:性平寒,好生食或搗汁,功效是清熱生津、滋肝潤肺,若與梨汁和勻同服其效更佳。
茭白:性寒涼適合心經有熱、心煩口渴、便干尿黃癥狀者食用,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萵筍:性微寒質地脆嫩、水分多,功效特點為清熱、順氣、化痰。適合肝肺有熱者食用。
茄子:性寒涼,可以清熱解毒,食用時不要用油燒的方法烹飪,可以采用蒸茄子的方法。
芹菜:性寒涼,能去肝火解肺胃郁熱,肝火旺者常食有益。
白菜:性微寒,有清熱除煩,利二便的作用。
3.有肝火者多喝些綠豆湯或綠豆稀飯,綠豆性寒味甘,能清涼解毒,清熱解煩,對脾氣暴躁、心煩意亂者為適宜。
4.菊花粥秋季霜降前,將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曬干,或陰干,然后磨粉備用。先以粳米100ml,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將成時,調入菊花末10-15g,稍煮一、二沸即可。
5.芹菜粥新鮮芹菜60g(切碎),粳米100g,放砂鍋內,加水如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溫熱服食。應現煮現吃,不宜久放。
去肝火的食療
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癥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干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干、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扎),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二、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癥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三、喝梨水去肝火
表現癥狀:頭痛、頭暈、耳鳴、眼干、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去肝火的中成藥
1.龍膽瀉肝丸
龍膽瀉肝丸具有清肝膽,利濕熱的功效,一般用于頭暈頭痛,眼睛發紅,耳鳴耳聾,口苦,小便發黃等癥狀。
2.黃連上清片
黃連上清片有黃連,大黃,梔子,連翹,甘草等多種成分,也具有去肝火的功效,常用于口舌生瘡,咽喉腫痛,耳痛耳鳴等癥狀。
3.舒肝散
舒肝散可疏肝理氣,散郁調經,也是去肝火的中成藥之一,用于口苦口干,頭暈目眩,兩肋疼痛,月經不調,心煩意亂等癥狀。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西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吳萍
女,1955年生于北京。中醫主治醫師,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1978年起拜孔伯華大弟子、名醫姚五達先生為師,在北京建筑工人醫院中醫科,隨師身邊抄方十余年,并一直在姚先生的親自指導下從事中醫臨床工作,遵師教導沿襲孔系門風,秉承姚先生在婦科、溫病的專業擅長,在中醫婦科、內科、兒科、疑難雜癥等診療中,深得姚先生真傳,臨床積累經驗頗豐并有所建樹。在姚先生手下學習工作期間,多次協助姚先生整理學術著作及論文等專業技術資料,得到姚先生格外的提攜和器重。
姚五達先生逝世后,帶著對姚先生的崇敬,系統的收集和整理姚先生的生平事跡及學術思想,并為姚先生建立了網站在網上傳播。為了表達對姚先生的崇敬和思念、弘揚姚先生的高尚醫德和杰出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