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中醫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中醫針灸吧,中醫針灸對于很多疾病的治療都有著顯著的效果。今天就和小編一起學習一下針灸的相關知識吧,包括針灸的功效、適應癥、注意事項以及針灸治療疾病的具體操作方法。
目錄
5.女性必知的三大中醫針灸療法 6.針灸治療老人兩大高發疾病有奇效
中醫針灸的基本介紹
所謂的中醫針灸,就是利用利用針法,將針刺入患者身體某一穴位,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中醫針灸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是漢族特有的一種治病療法。可以說是基于我們的漢族醫學上產生的寶貴遺產。
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漢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漢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中醫針灸的作用涉及到中醫針灸調節內分泌、愛民中醫針灸減肥等具體領域。
針灸分兩部分
一是針具,一是灸法。在新石器時代,受傷的人偶然被一些堅硬物體如石頭、荊棘碰到身體某個部位,會出現身體疼痛減輕的現象。于是,古人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鋒利的石塊來刺激這些身體部位,這就是早的針具——砭石。灸法是伴隨著火的使用而形成的。我們的祖先在用火中,發現軀體的某些病痛,受到火的熏烤或灼燒后有所緩解,在得到這樣的啟示后逐漸發明了灸法。
治病原理
只要把陰陽調和在正常情況下,人體中的陰和陽的兩方面就會處于相對平衡一種狀態,人體就會感覺到比較舒服。中醫針灸的治療作用就是在于調和陰陽,調和的原理就是過經絡和腧穴配伍來實現的。
如胃火熾盛引起的牙痛,屬陽熱偏盛,治宜清瀉胃火,取足陽明胃經穴內庭,針刺瀉法,以清瀉胃熱。寒邪傷胃引起的胃痛,屬陰邪偏盛,治宜溫中散寒,取足陽明胃經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針用瀉法,并灸,以溫散寒邪。
現代大量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也已經充分證明,針灸對各個器官組織的功能活動均有明顯的調整作用,特別是在病理狀態下,這種調節作用更為明顯。一般說對于亢進的、興奮的,痙攣狀態的組織器官有抑制作用,而對于虛弱的、抑制的、弛緩的組織器官有興奮作用。
這種調節可以說是良性的,而且是雙向性的。這也就是中醫針灸可以治病的基本原因之一。其實中醫認為,組織器官的病理失調是可以喝陰陽理論聯系起來的,所以說針灸治病就是調節陰陽的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