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經絡
疏通經絡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基本直接的治療的作用。
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運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臨床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瘀斑等癥狀。針灸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及三棱針點刺出血等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
扶正祛邪
針灸具有扶正祛邪作用,具體表現為補虛瀉實。
針灸的補虛瀉實,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刺灸法,如艾灸多用于補虛,刺血多用于瀉實。
二是針刺手法,古今醫家已總結出多種補瀉手法。
三是腧穴配伍,長期大量臨床經驗,不少腧穴其補瀉作用各異,如膏肓、氣海、關元、足三里、命門等穴,有補的作用,多在扶正時應用;而十宣、中極、水溝,有瀉的作用,多在祛邪時應用。
現代的臨床實踐和實驗研究證明針灸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抵抗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而這種作用與中醫的“扶正祛邪”相似。
調和陰陽
使人的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向平衡狀態改善,是針灸治療終要達到的目的。
疾病發生時的機理是復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
針灸調和陰陽的方法是通過改善經絡陰陽屬性、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