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楊式太極拳必先研究楊式太極拳教程,楊式太極拳的學習階段可分為四個,小編帶您一起學習一下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楊式太極拳的動作柔和緩慢,符合現代人們養生,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楊式太極拳四個學習階段
楊式太極拳是現代人們的養生拳法,因此,我們一定要正確的學習楊式太極拳,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第一、打基礎
練拳一般都從盤架子開給,要領是盡可能地做到松、穩、慢、勻,以達到“運勁如抽絲”為目標。
第二、內外相合
在掌握套路的基礎上,要求內氣與外形相互配合,一致運行。每一個姿勢都要“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動作自然,絕不勉強。如果一味追求外形,非但對內功的增長不利,有時還會傷身致病。
圓是我國古代美的象征,因此,太極拳的每個動作姿勢都是在大小不同的圓里完成的,只要掌握好這個圓,有助于太極拳練習。
第三、上下相隨
拳架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要求做到內外相合的上下相隨。內氣舒適暢通地貫注到外形姿勢上,是免于僵滯的先決條件。動靜咸宜,以靜待動,動無一處不動,靜無一處不靜。
練拳過程如行云流水,上身與下身的動作互相協調,做到上下相隨,主要是從頭頂經尾間到足心要互相配合,把意氣下沉到腹腔,然后疏散到四肢,再合到中心,使上下一體,四肢配合。
兩臂的運行要在身體周圍的氣圈之內,運動的方式要松軟圓活,不用強力。以腰胯帶動下肢,兩胯松散,兩腿放松,使意氣得以下沉到足心。移動重心時,兩足要互相配合,協調運動,輕靈地變換虛實。
練太極拳一定要協調,也就是在練習中要上下協調,這樣才能感受到太極拳動作的優美。
第四、拆架子
練習太極拳是為了學以致用,要學會用就得“拆架子”。拳架套路不是固定不變的。應當掌握要領,靈活運用。上面已經說過,太極拳的功效,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1.養生方面
太極拳每一個姿勢都有起點、運行、終點、變換四個環節。習練時要把內氣運用于上述各個環節以至練拳的整個過程。內氣充實才能使內臟得到保養,并使筋骨皮也同時得到鍛煉。養生功夫的練成,主要決定于內氣。
2.技擊方面
技擊功夫主要體現在招術的實際應用上。“招”是固定的、有形的,有時可以得心應手,有時就不起作用。“術”是靈活的、是無形的,是神、意、氣結合的運用,要求空靈而不僵實。“術”在應用時要有明確的方向。
一接手就要“聽”懂對方的動向、出勁的勁端和勁源議及力的虛實。聽勁靠“術”而不是用“招”。發勁時也要靠“術”控制對方,迫使對方作出反應,當其在不合適的條件下找合適的時候,就容易暴露中心。
這時應該引出對方的中心,只有在其失“中”的情況下才能發勁。因此,在交手時,不能只用“招”,不用“術”,也不能“招”、“術”分離。應運用神意氣和手法的結合,形成“招”中有“術”,“術”中有“招了。
楊式太極拳三大特點
一、欲轉先沉
楊澄甫所傳大架子實腿轉身,即在承重腿實現轉身。如弓步時重心落于前腿則前腳碾轉,又如分腳或蹬腳轉身時用獨立腿碾腳轉身,碾腳轉身需松沉下氣不可向上聳起,坐實松透,立身中正。
建立起通天徹地的一根力軸,身體旋軸而轉,求得中定的勁勢統領全局,即以腰為主宰的整體運動形態。
太極拳主張虛則靈靈則變,實腿轉變貌似與此相悖,實則不然,這恰恰是楊氏太極拳的高深奧妙之處,太極陰陽學說有“陰中寓陽,陽中寓陰”之說。
正因為太極拳講究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所以在實際對戰中的步法往往讓對方琢磨不透。
二、進退步收于中而發于中
腳收至支撐腿內側,再由此邁出,水平面是圓弧垂直面也是圓弧,如此腳的運行軌跡則成球面。進退有序,腳踏中門而入既沉穩又有力,便于破壞敵方的重心。被譽為“腳踏中門奪他位,就是神仙也難當”,這與形意拳完全相通。
三、點起點落,邁步如貓行
干凈利落絕不拖泥帶水,地面不允許有絲毫的拖拉痕跡,神似貓行輕柔矯健悄無聲息。
太極拳邁步如貓行,形意拳上步如犁地,八卦拳行步如趟泥,這是三大內功拳的步法特點,雖然提法不同形各有異,其本質卻是一樣的,都要求含意而行,不允許空起空落。
通過對以上三點的了解,相信大家對陳式太極拳有了更深的了解,接下來,小編再簡單介紹下楊式太極拳的練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