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一定要把“要領”弄清楚,只有要把要領弄清楚,才能為練好楊式太極拳打下良好的基礎。
力與勁的分別
沒經過高溫、溶解、錘煉過的生鐵,可以比喻為“力”,“力”是自然之力,它是人體固有的也是本能的,分布在全身。太極拳講的不用力,就是不用這種自然力,也稱之謂拙力,但是要用勁的。
這種勁稱之為內勁,也稱之為太極勁。這種勁不是自然力,但和自然力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力與勁是有區別的,但又不能截然分開。因為勁來源于力,力是基礎,也就是力經過加工(訓練)才能轉化為勁。
比如,沒有鐵,何以能出鋼?生鐵經過高溫溶解,再經過錘煉是可以成鋼的。但鋼的來源是鐵,因之鋼與鐵,力與勁是不能截然分開的。
這一點,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就必然導致兩者的對立,使柔與軟的關系不能正確解決,也就必然使太極拳應有的作用不能正確的全部發揮。
所謂“柔中寓剛、綿里藏針之藝術”怎能體現得出來呢?“柔”應該是帶有韌性的,也就如同生鐵逐漸過渡到鋼的道理一樣,溶解后的鐵水畢竟不是食用水。
因此,柔與軟要區別開,這不同于一般的形容詞,可以把柔、軟等同起來看,好像是一碼事。
這種理解,就很難實現前人所說“由松入柔、運柔成剛、剛柔相濟”后達到有剛有柔的境界了。
總之,以上所論述的“放松”是一種練拳方法,不是放軟。所談的剛就是勁,生鐵是拙力(僵力、自然力)。
高溫是方法(手段)。溶解后的鐵水與食用水,分別比喻為柔和軟。
如果明白了以上所舉的例子,就可以對"柔中寓剛、綿里藏針"的意思有所了解。這樣,就可以在練拳當中結合拳勢。
按照要領要求,對照揣摩,自會做出結論。一旦知道應該怎么做的時候,只要在練拳中認真地去做,就一定會提高。也一定能夠把太極拳練得更好。
結語:相信通過本文的介紹,大家已經對楊式太極拳85式了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要想將太極拳學好是需要掌握好方法的,方法源于理論和實踐,大家要將兩者結合起來去學習,太極拳博大精深,深不可測,要想有所成就,是離不開大家的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