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防止骨質疏松的功效
1.練習太極拳,使人“心靜”與“體松”
太極拳練習強調“先在心,后在身”的意識作用,注意“心靜”和“體松”兩種基本方法。“心靜”就是在練拳時,思想上盡量排除了一切思慮雜念的干擾,無論動作簡單或復雜、姿勢高或低,心理上始終保持安靜狀態。
“體松”就是在練拳時,使其周身協調,全身的骨骼、肌肉關節、韌帶和五臟都處于自然舒展狀態,有利于骨骼的發育和健康。
2.練習太極拳,減少骨礦物質丟失率
據醫學專家研究發現,練習6個月太極拳,能減低負荷肢體(脛骨)的骨礦物質丟失率。另外,練習太極拳能顯著改善肌肉力量及柔韌性,從而達到防治骨質疏松的目的。
常年從事太極拳運動,可對骨骼肌肉運動系統形成良好刺激,有效減少體內骨礦物質的自然丟失,使骨密度多年保持穩定,有效調節骨鈣、血鈣平衡。
3.練習太極拳,有助于骨骼、肌肉和關節組織的健康
太極拳是“動無有不動”的全身性運動,全身各大小肌群和關節都參加活動,因此長期練習有助于使關節運動靈活,改善關節韌帶彈性,增強肌肉堅韌和伸縮力。練與不練,結果大不相同。
4.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質疏松,降低骨折概率
有些老人咳嗽一下就會骨折,舉手提物品也會骨折,老年人常見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導致股骨頸骨折。為什么會有這個結果呢?這是因為老年人的骨骼鈣質減少,骨質疏松而致。
骨質疏松雖然能造成骨痛、肢體縮短等并發癥,但目前骨質疏松所造成的大的危害是骨折,并且已成為我國傷殘的主要致殘原因之一。
有關醫學專家經調查研究后發現,經常練習太極拳可有效地防止骨折。專家將三個練習太極拳團體中的41人與年齡相當而不練習太極拳的86人,進行腰椎、股關節、膝關節及手腕等活動部位的骨質密度比較。
發現經常練習太極拳者的膝蓋骨比不練習太極拳者要強壯得多,其骨質密度要高14~40%,而且,經常練習太極拳者的骨質狀態也十分理想,基本是接近20歲左右的青年人。
太極拳運動中,有一部分動作專門練習平衡能力的,練習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練習太極拳時,常常一條腿支撐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質的含鈣量也會增加,骨骼就變得很堅固了。
所以經常練習太極拳的人不容易會摔跤和骨折。大量的研究證明,老年人在練習太極拳后,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有效改變肢體僵硬、震顫、動作遲緩等狀況,跌倒的危險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結語:綜上所述,練太極神功能鍛煉骨骼肌肉。太極拳不僅結合中醫原理,還有氣功內涵,將人體經絡打通,促進血液循環,保證心肺功能,同時通過腹式呼吸,及時補充身體需要的營養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