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練太極拳能提高身體免疫力。都市白領練太極拳能緩解精神壓力,緩解大腦疲勞。太極養生已經成為時代的潮流,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教程學習一下吧!
練太極拳精神旺盛,長久不衰
太極拳屬于傳統文化范疇,也是中國醫學的組成之一,白領階層練習太極拳可以達到解壓、養生、祛病的目的。
太極拳屬內家拳種之一。外家拳以練筋、骨、皮為主,而太極拳以松靜養氣、通絡為主,也可以說以放松、調整周身氣血為主,有修心養性之功效。
所以為了養生,調整氣血的運行,恢復體內的正常循環,以練太極拳為適宜。練太極拳,必須做到"放松","氣道通暢"。肺主一身之氣,肺氣調則周身氣行,故練功必須令其氣順,不可叫氣道結滯。
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 不可以閉氣、用力,要以放松、沉氣為主。練拳的時候要呼吸要配合,做到一開一合。
由于以上的要求,使得練太極拳的人們在練拳過程中思想注意放松并調整呼吸,每次練拳下來心情舒暢精神飽滿。
身體微微出汗,增加體內的新陳代謝,從而緩解了精神壓力,并起到了健身功效。
運動生理學告訴我們,任何運動項目必須具有一定的強度,并且是持續時間比較長的強度,才可能對增進人體健康,特別是對人體的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產生較大的影響。
太極拳的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非常的合理,能提高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功能,而且還能讓你精神煥發。
太極拳因為充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它既是武術又是文化;既是健身又是武術,它既練內(心)又練外(體),精氣神兼練,既有養生健身價值,又有藝術欣賞價值,不但能提高人的文化品味,也會在藝術的熏陶中緩解緊張的身心。
從中國傳統醫學角度來說,"上盛下衰"是中醫術語,指的是肝腎兩虧、陰虛陽浮,而出現的血壓升高、心虛失眠、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食滯便秘等候群。患者看上去往往是紅光滿面,并無病容。
然而,由于下元虛虧,連腳發軟,行動不便,走路時間一長足后跟痛,膝關節發硬,腰酸背疼,渾身乏力。
中醫認為,肝腎易虧,猶如根枯而頁黃。澆水灌肥應從根部著手,滋肝補腎,乃是養生保健的秘訣。除了服用一些有滋補作用的食品和藥品外,重要的是加強人體丹田部位和下肢的運動。
因為人體丹田與命門之間(即小腹部位),正是人體吸收的各種營養轉化為精血(及內分泌)的關鍵根本的部位。所以增強小腹、腰、襠部位及下肢運動正是促進人體消化吸收和氣血循環運行的基本的環節。
腰脊和腿部增強,自然血脈流暢,精神旺盛,長久不衰,從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諸癥。
太極拳不僅強調肢體放松,而且練拳全過程都要求精神放松,使大腦抑制與興奮相結合,而且它還有利于心態平衡。所以,針對當今白領的生活方式,練習一種或幾種太極拳和太極拳器械是一條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
只要你每天堅持練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平衡和動態平衡,早日從沉重的學習或工作壓力中解脫出來。
太極拳如何解壓
如果把人大腦上的神經元比作電腦硬盤,那么,個人在單位時間內處理信息的能力就受制于電腦的內存。硬盤很大,但如果與它匹配的內存很小,電腦的作用就難發揮;若內存很小,但你對其中的垃圾文檔和病毒都能及時進行清理,那么,電腦也能運轉良好。
以正確心態積極面對,就是要求自己及時刪除垃圾文檔,及時查殺病毒。其實,這就是時下各種勵志類書籍反復講述的內容要善于自省,對他人寬容,多付出,善于利用時間等等。
如果心態積極了,你的內存和硬盤就不會有問題,你做什么事情都能踏實入局,抓住屬于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