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建議
冬季養生,主要是“藏”,神藏在內,可以很有效的幫助我們增強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還可以幫助我們有益身體健康。但是人的身體素質各異,其陰陽盛衰。寒熱虛實等等的相差都很大,所以,在冬季的時候飲食原則就是因人而異的,需要進行辨證的飲食。
一般來說,冬季飲食上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豆類、乳類、花生、動物內臟等,飲食宜減咸而增苦,以養心氣。如陰虛者應多食滋陰食品,如芝麻、蜂蜜等;陽虛者應多吃溫陽食品,如韭菜、狗肉等;氣虛者應多吃人參、大棗等補氣食物;血虛者應吃些荔枝、羊肝等。
二、要明白陽虛的癥狀是什么
如何判斷陽虛呢?一般來說,陽虛者普遍手腳冰涼。陽虛的人的主要癥狀是通常都有怕冷、手腳冰涼、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溏,甚至是完谷不化等癥狀。如上面已經描述過的,根據心、肝、脾、肺、腎五臟的不同,表現的癥狀各不同。怕冷、手腳冰涼,是陽虛者的主要表現。人體的陽氣就像自然界的太陽,溫煦著整個機體,所以當缺陽時,必然感到手腳不暖和、怕冷。完谷不化,就是百姓平常說的“整吃整拉”,若把食物消化過程比喻成煮飯,胃腸等器官就是煮飯用的鍋,陽氣就是煮飯用的火,沒有“火”,飯就煮不熟。沒有陽氣,人就會整吃整拉。陽虛還表現在舌淡而胖,或有齒痕。生活中,只要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有些人的舌頭兩側不平,有牙齒痕跡,這也是陽虛的表現。原因是,當人陽氣虛衰時,會導致水液蒸騰降低,體內就有多于水分蓄積。此外,陽氣不足,細胞的生命活動則會衰退,就可能出現精神不振的現象。
飲食建議
小寒是全年冷的時候,中醫認為,寒冷的季節是陰邪盛之時,人們要特別注意從日常飲食中,多攝取一些溫熱食物,以此用于抗寒。常見的熱性食物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溫性食物有糯米、高粱、刀豆、薺菜、蘆筍、生姜、蔥、大蒜、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杏仁、羊肉、狗肉、雞肉、鱔魚、海參等。小寒時節的飲食,以補辛熱食物為主,推薦時令果蔬是木瓜、桂圓。
三、要明白冬季進補的重要的法則--調養、鍛煉、節欲
1:對陽虛者而言,精神調養是重中之重。中醫認為,節制七情是保養陽氣的有效方法,過激的情緒刺激,不僅損傷陽氣,也傷神。驚恐傷腎,恐則氣下,故有“被嚇得屁滾尿流”之說。
2:陽虛者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差,天氣一轉涼,就覺得冷。因此,要學會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天曬曬太陽,不要過度貪涼直接吹冷風。
3:中醫認為“動則升陽”,所以陽虛體質的人,無論春夏秋冬,都要加強身體鍛煉,只有堅持不懈,才能起到養陽保健作用。
4:飲食調養也是養陽五大法則之重,陽虛者,主食方面宜以性味甘平的米、面、豆類為主;肉類可多吃些羊肉、狗肉、牛肉等;菜類宜吃韭菜、生姜、茴香苗等;水果宜吃些大棗、蘋果、柑橘等。
5:節制性欲也是養陽不可缺少的法則之一,性生活是人體的正常生理要求,但若過度,不僅傷腎陽,也耗傷腎精。
飲食建議
大寒是一年中后一個節氣,與立春相交接,是陽氣降到極致而要生發的階段。古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之說。冬春之交,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應多吃些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如生姜、大蔥、辣椒、花椒、紫蘇葉、桂皮等。大寒時節的飲食,以補辛溫食物為主,推薦時令果蔬是獼猴桃、辣椒。
結語:通過上文我們了解到,在冬季的時候應該怎樣去進行合理有效的飲食,怎樣才能夠讓自己在冬季好合理健康的滋補,對于一些滋補品的使用以及適用人群方面的知識大家是否都很了解了呢?如果你也想在冬季進行進補的話,那么就一起過來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