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是很好的養生方式,經常練習太極拳能起到非常好的養肝健脾的作用,而且對于大腦的健康也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一定要掌握練習太極拳的技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太極拳教學來了解一下吧!
太極拳常見的保健功效
養肝
練太極拳時,意境清靜,情緒安寧,以意行氣,內外放松,對我們的肝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保護作用。
肝氣調和,肝體得養,肝血得藏,能幫助脾胃消化,不致橫逆克土。
練拳時以意運氣的腹式呼吸,有助于消除肝臟淤血。眼神貫注動作,目不旁視;動作圓活連貫,纏絲螺旋,對養肝明目、舒筋活絡大有好處。
健脾
練拳時的腹式呼吸,“氣勢宜鼓蕩”,內臟加強蠕動,對腸胃等內臟器官進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氣機通暢,脾胃升降和順,新陳代謝加強,中土運化水谷功能健旺。心情舒暢,飲食自然香甜。
化源增加,營養充足,肌肉豐滿光澤,四肢強健靈活。脾氣旺盛,營血充盈,統血功能亦必正常。
補肺
練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從而加強了“肺主氣”的功能,增加了肺活量,有利于肺的肅降。
通過吐故、納新,吸入天氣,不但充實了“宗氣”,而且“肺朝百脈”,能進一步推動氣血在全身的運行,使身體各部都得到營養與活力。
練拳時使肺的呼吸與皮毛的開合聯系起來(即“體呼吸”),與動作的開合虛實和起伏轉換結合起來,練拳后皮膚溫暖或微微出汗,有利于肺氣的宣發和水道的通調,并能充衛固表,不易感冒,使皮膚潤澤,感覺靈敏。
練太極拳對大腦有哪些好處
1、太極拳以意識為主導的練功方法
練習太極拳一定要凝神壹志,檢查自己全身上下是否放松,還要注意自己的丹田,待感到丹田發熱后,再由丹田內轉帶動周身轉動,有利健康。
這時感到小腹內真氣逐漸充盈、鼓蕩,從而使真氣帶動小腹內的諸多臟器轉動起來, 腹內臟器的旋動刺激了內臟及腹部表皮內外的諸多神經系統的良性反應,進而產生信息并且通過神經系統網絡與大腦交流。
借此,人體大腦再向其它身體部位發出指令。
2、太極拳整體螺旋,帶動四肢順逆纏絲的運動形式
太極拳,特別是陳氏太極。拳,強調在全身放松、立身中正的前提下,發揮整體作戰的特點,即丹田內轉帶動全身的螺旋運動,強調丹田內氣與四肢軀體動作要完全協調一致,做到“一氣貫穿,周身一家。”
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要求立身中正,以腰為核心,動作走螺旋勁,練習的時候先是意動,再而丹田轉動,進而丹田內氣鼓蕩帶動四肢螺旋轉動。
在實際走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很多太極拳的獨特的運動形式對腹部的全面運動調節,打拳時丹田內轉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前后、左右、上下、斜向、橫向等多種立體螺旋方式, 但這些內動方式必須是與外形動作協調一致的。
而且強調這種協調是以內動意識為先,做到內外一致。如丹田走前后圈時,外形也走前后卷放,如“左沖”、“右沖”等式;丹田走左右圈時,外形也要走左右螺旋。
如“運手”、“三換掌”諸式;丹田走斜圈,外形動作也是斜向旋轉,如“白鶴亮翅”、“六封四閉”等式。
所以說,太極拳是一種全身的運動,可以將內氣貫穿全身。
太極拳走架,所有拳式自始至終要求胸腰折疊與丹田內轉結合,這種大大小小拳式的螺旋轉動,每時每刻都是在意念引導下以腰為軸為核心的旋轉,這種有慢有快、有柔有剛、有松有緊、有斜形有平行、有上下有前后的全面螺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