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不能盲目練習,一定了解太極拳的練習方法,這樣練習起來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而且養生效果也會更加的明顯,有利我們的身心健康。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太極拳來了解一下吧!
太極拳的五種練習方法
第一種、練習拳架
練習太極拳拳架是非常必要的,主要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看上去要舒展優美,而且也是練習其他技擊的前提。
第二種、練推手
主要以各種用力技巧為主。領會如何松肩、松腰、松胯,如何沉肩墜肘,如何手上不用勁而以腰為軸帶動,用上周身的勁,如何引進落空,如何氣沉丹田,如何棚履擠按等。
第三種、練習散手
練習拳架的過程中仔細體會每個動作的技擊格斗含義,也就是說直接練習太極散手。要有相當武功底子的人練習才事半功倍。
第四種、神意氣的練法
以內氣運行線路為主要的練習途徑,強調意念的配合。是在拳架練習到純熟后,進入相忘境界,在意勢導引下,陰陽相隨的,練習方法。
練習太極拳練到頭腦里什么都不需要記憶,手腳的活動好象是自己在動。這種感覺既為"相忘"境界,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自身的和諧.有詩云:"行拳如在白云中,人自無心拳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東".這是第五種練習方法的開始。
第五種、先天的練法
神意氣的修煉畢竟還是后天的東西。道家所謂“心死則神活”,不著任何后天意念,先天的東西自然就能出來,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一定要能靜下心來,才能進行這方面的修煉。
太極推手發勁方法
學習太極拳貴在堅持,太極拳的學習過程是從低層向高層學習階段,通過學習太極拳能提升技擊能力。
一、合拍
對方向我發手時,我應按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的原則順應其勢,不丟不頂,接住彼手,引進使其落空,待其力盡,必有回意,我即可順勢而發。《打手歌》中說“引進落空合即出”的“合”字應該是指對方力盡我即發出的轉化時刻,即合拍時刻。《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收即是放”也就是收到后就是放,轉化并不明顯,但是要掌握這一時刻,才能順勢發出。
二、牽動
引進對方來手時如對方來手停止不前,對方重心穩定,我若發勁必然效果不佳,難將對方發出,我應牽動對方來手,使其重心前傾,對方必急回撤,我即順勢而發,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練習太極拳推手要掌握沾粘連隨,只有這樣才能領會太極拳的深層含義,以及太極拳的內涵。
三、驟發
對方一有回意,我即以爆發力驟然發勁,如迅雷閃電,疾風驟雨,引發之間,合而為一,使對方在毫無思想準備下驟然被發出,不及走化。已故太極拳家顧留馨老師曾稱贊揚澄甫先師推手是“動之至微,引之至長,發之至驟”,“凡身受之者未覺其動而已騰空跌出”。故牽動手法更能得到順勢借力的效果。
四、寸勁
向對方發動時,應以在極短之時間發出的大之勁發之才能將對方發之致遠,即所謂“寸勁”。這樣就會使對方猝不及避,不易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