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華武術,在武術史上已有幾百年的時間,修煉太極拳的好處是增強體質,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緩慢,我們今天隨著太極拳,談談太極拳的精氣神及修煉層次。
淺談太極拳的精氣神及修煉層次
太極拳屬于傳統武術中的內家拳,太極拳不僅重視外在動作美觀,更注重內在修養,即精氣神。
一、“精”
精是組成生命的體內精微物質,包括先天之精與生殖之精。太極拳練精,主要強調“主宰于腰”、“以腰為軸”、“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 留心在腰間”。腰是軸心,全身居一身之中,承上啟下的關鍵的大關節,要求松腰、空腰,只有這樣,才能在拳藝上有所突破,在生理上對腰部腎藏氣血流通產生 特殊功效。
二、“氣”
氣有元氣、營氣、宗氣、衛氣之分。“元氣”即真氣,是先天之氣,藏于腎與命門,是形成生命的根本。“營氣”是飲食后化生的營養物質,進 入血液供養全身。“宗氣”即呼吸自然界之氣,積于胸中肺藏。“衛氣”運行在皮膚、肌肉之際,是保衛體表,有抵抗外部病邪作用。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隨 氣行。太極拳尤其注重練氣,但是非指口鼻呼吸,而是呼吸“虛無入丹田,發動腎間丹田氣”,“意氣君來骨肉臣”,要求“意到氣到,以氣運身,氣遍身軀不少滯”。
修煉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的層次,身體呼吸深長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慢慢體悟。
三、“神”
是指人的思想意識活動和五臟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動,并包括能看得見外露的神氣表現。凡精氣旺盛者,精神飽滿、眼神有光,皮膚紅潤,精 力充沛;凡精氣衰退者,便目光呆滯、皮膚枯燥無光澤。因此精、氣、神相互關系密切。精是生命基礎、氣是動力、神是主帥統領。
太極拳要求內固精神、外示安 逸、心靜專注,“神如捕鼠之貓”。太極功夫有神似、形似之別,在傳統太極流派中,幾輩人練拳的外形都不一樣,這是因為個人的秉性及下的功夫不同,拳如其人,隨人的個性而異。
雖外形不同,發勁方法各有所長,但都符合太極拳拳理,內在的神氣都相同,這就是謂之神似,所以練功不但要求外表(識神)打好基礎,更 要有內在神氣(元神),即做到形神合一。既然精、氣、神這么重要,那么,怎樣練呢?也就是太極內功的練法。
練習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引導動作,達到周身協調一致,同時,要做到節節貫穿。
從前輩高手們的經驗來總結,大概分三個層面來總結的練法。
第一層
“煉精化氣”,要按太極拳要領,心靜體松,用意不用力,弄懂每一招式的意蘊內涵,要求練拳架忘掉手,意想腰上手,丹田氣運于手,每一動都要 以腰主宰,內動帶動外動,體現以意導形,通過在緩慢動作中進行意、氣調控訓練。將人身中散亂之氣,收納于丹田,改變氣質調至中和。
第二層
“練氣化神”,隨練功日久,身上產生氣感,即有蠕動、滾動樣,能上下升降的氣感,能隨意運動,氣血在身內外,手足節節貫通,行氣如九曲珠,只要一出手、足,便是整體勁。
第三層
“化神還虛”,即化勁高級階段。精氣神和形體之變統一,達到不丟不頂,舍己從人,一蠅不能落,一羽不能加的靈敏程度。聽勁特別靈敏,皮膚稍有刺激,神經與經絡就會迅速反應,意到氣到,后發先至,即化即發,一觸即發,信手而應。
煉精化氣、練氣化神是太極拳內功修煉方面達到的境界。雖然習練太極拳者甚多,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但是收到的效益,成功者并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大 多數人只注意學習太極拳的外形招式,學完套路就算會了,而不去虛心研究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拳論,領悟其精髓,故不知拳中一氣貫通之奧妙。
傳統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精”的固守
傳統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精”的固守,主要是對“先天之精”的充實和“后天之精”的蓄養。根據中醫理論,“先天之精”是稟受于父母的生殖、遺傳之精。
“后天之精”是指人出生以后,來源于飲食物,通過脾胃運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氣,以及臟腑生理活動中化生的精氣,通過代謝平衡后的積蓄部分。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均藏于腎,稱腎精。腎精對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調節體內津液的輸布和排泄、維持人體內津水代謝的平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按照中醫的藏象學說,精氣是人體的基本物質,是人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故有“夫精者,身之本也”之說。強腎養精,調節機體內部生理功能的動態平衡,是傳統太極拳健身養生的主要方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