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武術的瑰寶,練習太極拳要掌握技法,并且要學會太極拳規矩。如何學呢?太極拳教程有詳細的講解,太極拳的特點是中正安舒,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太極拳實戰吧!
如何掌握太極拳實戰技法與規矩
任何武術都是有全面系統和較獨特的技法,而每一個技法都有對應的心法,心法包含與技法之中,技法靠心法的靈活運用才能體現,心法是全面的,技法是片面的。
現在有些發表在刊物上論述心法的文章很片面,不明真正心法,用于實戰就不能發揮作用。何謂心法?師傳“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就是對心法好的概括,非真傳口授不能知。
心法有其內在規律,前人早已歸納總結,純熟者便可靈活運用,非故弄玄虛,乃實實在在的東西,不知者難明其中之妙。
在練習太極推手時,要靈活的運用勁,將對方的勁掌控在自己的勁中,束縛住對方的手腳,使自己處于優勢。
“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并不是某些人解釋的只在推手中去粘住對方,去聽對方勁路,而是進攻和防守,根據對手所處位置、動作姿勢等,運用心法便可大致預知對方將從什么角度。
采用什么方式向我發動進攻,胸有成竹地做好攻守的準備,即使打擊不到對方,也不會被對方所襲。
拳術技法首先講究守規矩,然后破規矩。守規矩在書本,破規矩則須離開書本。先守后破,這是拳藝水平提高到一定階段的必然。太極拳守規矩的是拳架和推手,破規矩的是散手技擊。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是老祖宗留下的遺訓。練習太極拳需遵守太極拳的規律,這樣才能練到太極真功夫。
規矩在平時就要守好做到,使用時則全無規矩可尋,不再受規矩的約束。破規矩時,技法與拳架、推手在表面上要求不相同,而內在實質是一致的。
如內外三合是守規矩時練習拳架的基本要求,但從破規矩角度分析,則內三合的主要作用是“防守”能加強自身的抗擊能力,“進攻”能大限度加大自身整體的爆發力。
外三合則是“防守”時能較好地保護自己,“進攻”能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有效打擊對方。《用武要言》曰:“何為打,何為顧,打即顧,顧即打,發手便是。”概括了內外三合要求中技擊的內涵。
學習太極拳的要領
1、先學比較簡易的套路
例如簡化太極拳,這二十四式比較簡單易學,練習時,一般不受天氣和場地的限制。雖簡單,但由于是從傳統太極拳中精選出來,合理組合編成的,太極拳本色未動,既有明顯的傳統太極拳共性,也有明顯的組編后的特色。
2、要重視其理論的學習和其內功的鍛煉
初學時,為了減少入門的難度,可以不顧內功,按照動作說明文字與圖像,依樣畫葫蘆地學,只求形似,不求神似,等到外形動作大致像樣了,就要逐漸領會和掌握其內功。
所以說學習的第一步就是求“形”,要熟記太極拳的基本動作名稱和要領。
例如精神內斂,心情寧靜專一的指揮動作、深長勻緩的腹式呼吸、全身肌筋骨節盡量放松以及意、氣、勁的調練等,逐漸進入內外統一的練習。
太極拳是綜合性多功能運動,涉及的學科廣泛,理論豐富,在其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理論體系和行功原則,其科學性和實用性都較強,完善而巧妙地指導著這獨特而復雜的動作,使人通過這項運動的鍛煉,能獲得除病強身和防身等多方面作用。
因之,要學好太極拳動作,就須練好其內功,要練好其內功,就需學習其理論,在其理論指導下練功。
此外,自學太極拳還需要不斷的自我糾正,可以自行錄下一段,對照教學看是否有錯誤的地方。
太極拳每勢動作,都是根據假設敵情和其獨特的技擊術,制定的佳基本攻防招法,并經過實踐的嚴峻檢驗和不斷改進才確定下來,不要認為太極拳的動作“不在外,而在內”。
練習時不嚴格按照教材上對各勢動作的規定,甚至隨意修改,這就會破壞其內外關系的統一性和降低其技擊與健身作用。推手或散手動作,當然不應機械地原封不動地搬用套路中動作,而應采用對付當面對手相適用的基本拳勢的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