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之間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人的神經系統長期處于緊繃狀態,導致慢性病纏身。太極拳的好處對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起到調節緩解的作用,太極拳的特點對治療慢性病非常有效,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
練太極拳對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影響
神經系統是控制整個周身的領銜,神經系統一旦被破壞,人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所以我們要通過太極拳放松。
習練太極拳,要求習拳者全身放松。所謂全身放松,就不僅僅是肢體放松。尤其要求思想、意識放松。這樣就使大腦皮層內的興奮點集中于某一區域。根據生理學中的負誘導現象,大腦皮層其一區域興奮的加強。
勢必使其他區域的興奮減弱,起到抑制的作用。根據這一原理,經常從事太極拳的鍛煉,可以抑制大腦皮層中某些慢性病灶的興奮,起到對某些慢性疾病的積極康復和醫療作用。
內分泌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無論男女出現內分泌失調都會導致快速衰老,而且提前進入老年化。
太極拳科學健身的四大原理
1、呼吸方式科學
太極拳強調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還是拳勢呼吸,都強調腹式呼吸。呼吸還配合意念,這種呼吸鍛煉擴大了肺活量。
科學實驗表明,肺活量的大小與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長短成正比。諸如,人體處于睡眠狀態,呼吸深、細、勻、長的必是強健者,而呼吸短促無力或長、短不勻者,非病即弱無疑。
可見,太極拳作為一種有氧運動,一方面可以鍛煉我們的身體,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我們的心肺功能。
太極拳主要運用的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很多女性擔心練習太極拳肚子會變大,其實太極拳的呼吸方式會使你的肚子變小。
2、氣血運轉流暢,促進血液循環
太極拳鍛煉要氣達梢節。人體從外形的四肢八節、筋骨皮到內在的五臟六腑、精氣神,都離不開血液的滋補潤澤。
太極拳行功走架,豎項貫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內氣上至百會、下通涌泉、達于四梢,促進了血液循環,還疏通了經絡。
加快了循環頻率,大動脈暢通無阻,毛細血管經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膚延緩了老化。長期堅持太極拳鍛煉,則氣血飽滿,健康長壽。
3、汗腺通暢,促進新陳代謝
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除通過眼、耳、鼻、口七竅和谷道排泄外,機體內分泌主要靠汗腺外排。除此,汗毛與汗毛孔尚具有保溫、散熱的自然調節功能。因此,中醫有“汗腺通則百病不侵,汗腺堵則亂病纏身”一說。
作為一門重視全身協調的武功,練習太極拳可以促進我們身體各機能的協調與運行。
太極拳作為一門內家功法,在肌膚的鍛煉上有其獨到之處。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于身形的開合收放之中導引肌膚的膨縮和毛孔的張閉。
比一般不練拳的人較好地保持了肌膚的純潔性和通透性。新陳代謝渠道暢通,病毒垃圾不易滯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長。
4、陶冶超然脫俗的心境
眾所周知,清心寡欲的人多高壽。反其道而行者往往早亡。原因是:多欲之人必多求,多求之人必貪飲、貪食、多憂、多慮、多思、多惱、多驚、多恐,凡欲有多必傷。
太極拳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命科學、醫學科學的進步,太極拳顯示了東方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并展示出在強身健體方面的巨大潛能。但亟待在理論形態和方法論上獲得提高與更新。
人體科學是多學科的交叉,人體又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必須以系統工程的方法來處理。為此,我們需先抓住主導、關鍵的問題,然后分解課題,分析綜合。
太極拳科研的特點是生理參數多,測試數據量大,需要跟蹤時間長,影響人體狀況因素復雜多樣。因此,在對太極拳進行深入研究時,必須嚴格地應用現代統計學對試驗項目進行科學的設計和評價。
要探討太極拳的健身效果還必需研究正確傳授和科學習練的作用。因此必須進一步科學地繼承、理解、把握太極拳的內涵。
人們反映太極拳難學,因此我們應進一步改進太極拳的傳授和習練模式,擬定一整套簡明易學、逐步提高、深入淺出的教材,建立人們易于理解、掌握的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