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有不少專家學者對太極拳做了不少的研究,研究發現,太極拳可以治病,這一點為太極拳教學又增加了一頁。太極拳為什么能夠治病,太極拳的特點能治哪些疾病,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太極拳吧!
太極拳能治病
現代科學在太極拳上有了新的發現,也使太極拳吸引了更多的人關注。
練習太極拳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還可以預防老年癡呆。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對II型糖尿病有50%的療效。
1、習練太極能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臟慢而有力。
2、習練太極拳能夠提高血管的彈性,降低血管破裂的機率。
3、習練太極能增強肌肉力量,強健腿足、筋骨,并能使關節靈活,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4、習練太極可以增強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進胃腸有規律的蠕動,增加食欲,對于防治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習慣性便秘等癥都有良好的作用。
5、在戶外新鮮空氣中練習太極,大腦思維活動變得清晰、靈活,可有效消除腦力疲勞,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據有關專家測試,堅持練習太極與不練太極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銳,視覺與記憶力均占優勢。
6、太極拳是一種慢性的運動,能夠緩解神經肌肉的緊張。
7、堅持練習太極,會消除心臟缺血性癥狀或降低血壓。使人體消除疲勞,精神愉快,緩解心慌心悸。
學習養生太極拳,需要我們調節好自己的心態,這樣的話才能讓我們的學習更加順暢連貫。
陰陽自和能力=抗病康復能力
人類機體本身每時每刻都處在致病因素的環境中,由于這些環境影響機體,而機體每時每刻都在調整著自身的陰陽平衡,以適應這些環境而生存。這就是中醫病機學說的正邪相爭、陰陽平衡說。
中醫稱致病因素為邪氣,機體調整陰陽氣血平衡的能力為正氣。一個人受到病邪的侵襲,由于體質稟賦和病人當時的陰陽狀態的不同,其表現出不病——病——健康的過程也不同。依靠自身機體的正氣,調整陰陽相對平衡而不得病,或得病后能夠及時地使陰陽氣血恢復相對平衡狀態的能力,中醫稱為陰陽自和能力,《內經》稱之為正氣,相當于西醫所說的抗病康復能力。
由此可見,太極拳的學習是和中醫相聯系的。
事實上,藥物、針灸、按摩、營養……等治病手段,也就是培補人體正氣、增強陰陽自和能力,調整陰陽氣血相對平衡,實現治病康復。由此可見,培補正氣和平衡陰陽就是提高人的抗病康復能力和免疫力。
虛無子養生太極拳=提高陰陽自和能力的自我修煉技術
養生太極拳就是通過練拳養氣,行氣通經,平衡陰陽,協調臟腑,來提高自身機體的陰陽自和能力(即西醫所說的抗病康復能力和免疫力)的自我修煉技術。
動功入門,培補正氣
動功入門,就是學拳強調“練”。要 "學一式、練一式,學練結合,以練為主"。
這是說,我們學習太極拳還是要講究持之以恒的練習,才能有所突破。
練拳是運動。運動能動搖肢體、活動關節,以強壯筋骨肌肉、活利關節。練養生太極拳除了能強壯筋骨肌肉、活利關節外,還能培補正氣,調和陰陽。
養生太極拳動靜相生,虛實剛柔,有變有常,是一種科學的健身運動。練養生太極拳,能發動機體多層次結構(系統、器官、組織、細胞、分子……)的運動,以吸收天地之清氣,與谷氣并而充養全身,能促進機體內精微物質(精)化生為"氣"。"動而生陽",這種科學運動而化生的氣是為"陽氣"。 "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陽氣又稱"衛陽"、"衛氣",其主要功能是保衛肌表,抵御外邪,溫煦臟腑,潤澤皮毛,調節體溫……是一種具有抵抗病邪的功能性物質,中醫學稱之為正氣。
按現代科學的說法:通過科學的健身運動,機體內有機元素的合成代謝、分解代謝,化生成為機體生命活動和生理活動提供能量的物質形式——"氣"。這個"氣"能增強生命活動及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的調節能力(即生命活力和抗病康復能力),《內經》稱這種物質為“正氣”。
意氣運動,平衡陰陽
虛無子養生太極拳是一種注重意氣運動、身心兼修的拳術運動。養生太極拳的一招一式,符合太極陰陽原理,符合中醫養生原理。
天地人、自然界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即《易》之太極陰陽消長轉換規律。人體的生命活動,要順應自然界的陰陽消長規律,這就是“天人相應”原理。如睡眠、食欲、情緒、體溫、月經、智力等都存在著正常與異常的周期性變化,這些有規律性的周期性變化,一方面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有著自己的周期運動規律。又如西醫學的血糖動態水平、激素分泌量的動態水平變化、血壓的動態變化、心率、脈搏、呼吸、胃腸的蠕動、神經介質的釋放、抗體的產生、各種受體相應物質的反應程度等等都無不具有相應的周期性。周期性變化正常時為生理,異常時為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