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比較重視基本功的練習,站樁是太極拳基本功中的一種,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站樁當中的“渾元樁”,通過介紹,希望大家能對站樁有所了解,并能對大家以后學習太極拳能有所幫助。
學習站樁,需要練習者反復的進行練習,熟能生巧,不能懈怠。
太極拳基本的手法是棚、捋、擠、按四正勁,四正勁中“棚”勁為首,站樁時兩手臂在胸前環抱練的就是“擁”勁。太極拳基本步法為進、退、顧、盼、定,認“中定”為首,對應五行金、木、水、火、土,按方位分進火、退水、左木、右金、中土。五行代表五種物質,土代表地球本身。站樁練的就是“中定”功夫,練的是下盤穩固。
形意大師郭云深將站樁傳于王薌齋,王薌齋創立了以各種站樁為主要內容的“大成拳”。有“活猴”美稱的孫祿堂先學形意拳,且樁功深厚,后創立了孫式太極拳。武術理論家安在峰在他的《太極拳推手秘傳》一書中,用大量的文字講解站樁的作用功理。
另一方面,站樁可以提高練習者的意志力,從心志上對我們的修為進行提升。
通過站樁可以將人身上的后天拙力松去,換成太極圓勁。拙力不除,則內勁提煉不出來。站樁是提煉內勁的階段。
放松是太極功夫的源泉,極柔軟方能夠極堅剛,發勁時才能有金獅抖毛之效果。陳正雷大師在他的《陳氏太極拳全書》中講到“根本固而枝葉榮”,“根”指下盤,下盤穩固,上肢自然輕靈。根基穩固是一切功夫的基礎,沒有根本就沒有功夫。歷代太極宗師都非常重視樁功的修煉,站樁是功夫中的功夫。
國內醫學家對站樁的實際測試表明,當一個人練站樁30分鐘以上時,與站樁前相比,他的每一立方毫升血液中紅血球的數目增加了l52萬個、白血球數目增加了3600萬個、血紅蛋白約增)JD3.8克。血液中這些東西的增加并非身體即時產生出來的,而是將存倉的儲備釋放到血液中來應用,從而使參加各組織器官的血流增加速度加快。
所以說,從醫學角度來看,站樁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一般情況下我們的肝臟只有l/3在工作,心臟只1/7在工作,站樁能將人體的潛能充分調動起來,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和延年益壽之功效。中樞神經系統是人體全身的主宰,站樁時通過有效地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活動,產生相應的興奮與抑制,能使它們適應身體活動的需要,這樣就提高了神經系統的協調能力。
站樁時十趾抓地,腳尖稍內扣,下肢保持一定的彎曲度,腿部肌肉收縮,這樣就有效地刺激了“涌泉”和“足三里”兩穴,這兩穴都屬人體的長壽穴。
初學樁功,樁法甚繁,如降龍樁、伏虎樁、三元樁、托天樁等。后去繁就簡,采取各樁之長合而為一,名日渾元樁。渾元樁利于生勁,學者鍛煉數日,自有效果。
站樁時兩腳平分,比肩略寬,腳尖稍內扣,兩腿屈膝下蹲,似坐在木凳上。十趾抓地,全身放松,沉肩墜肘,百會與會陰成一直線。
初學站樁時,會全身肌肉酸、麻、疼痛,肌肉抖動,大汗淋漓,思想不集中,越是這樣越要堅持,這是長功夫的好時機,千萬不可停功,每次練功時間以30~40分鐘為宜。
兩手虎口張開在胸前好似抱一個大氣球,既不能抱緊,也不能讓氣球跑掉,舌頂上腭,口腔內產生的“玉漿”對人體有益。兩腳內扣,能使襠松圓,并能促進足陰經氣機活躍。頭為陽之首,百會穴須領起全身,能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
站樁功力增長后在站樁時會令人心情愉快,身體各部位關節肌肉舒服,全身四周好似有團氣圍著,環抱的兩臂好像有團氣流拖著,隨著呼吸氣球在慢慢擴大、縮小。
這種意念的出現,說明站樁有了成效,也就是把樁站活了、站輕盈了。站樁愈久,肢體愈松,功夫愈深,要細心體會身體各部位感應變化,使體內之氣與宇宙之氣相通。
收功時,左腳調整好位置,身法不動,兩手慢慢下落于身體兩側胯旁。手心向外,身體上升,兩手心慢慢上升至頭頂百會穴,同時吸氣。身體下降,手心向下經胸前落至丹田,同時呼氣。
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女性相反),按在丹田處,以腰為軸,胯向前右后左平圓轉36次,反方向同樣轉36次,肩部不動或少動,這樣有利于丹田內轉和腰部松活,同時有利于打通任督兩脈。開始畫平圓時弧度可大些,以后以內為主。
練太極拳要入道,練站樁同樣要入道,至于如何入道那就要看你的悟性。站樁要站出靈感,不能死站,要“神意慢運動,舒展四肢”,其中之妙要悉心體會。只有這樣,才能使功夫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