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是一種膏藥,在夏天農歷的頭伏日期貼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可以治療預防冬天發作的某些疾病,那么三伏貼功效到底在哪里?本期的健康生活視頻就請來了周繼樸為我們講解三伏貼的作用,以及夏天使用注意事項,一起看看吧!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三伏貼的作用
●哮喘、小兒痙攣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肺部疾患。
●久病陽虛證如五更泄、虛寒胃痛、腎虛腰痛。
●過敏性鼻炎、虛人感冒等由體虛、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疾病。
天灸是通過藥物作用于穴位表面、調理臟腑經絡來提高免疫力,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所以,這種傳統療法非一朝一夕之功。原則上是一個療程貼3次藥,為了加強和鞏固療效,可以適當增加1-2次,連續做3年,如果因為特殊情況不能堅持,療效則會打折扣。因此,專家認為,天灸療法還貴在持之以恒。另外,對于慢性病患者,一般在上午11時至下午1時進行貼藥比較好,因此時人體陽氣較盛,藥物易盡快滲透進入體內,可以產生較好的療效
●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
三伏貼注意事項
1.反應強烈很正常。
藥物敷貼后4—6小時,有的人會有刺癢感覺,這是藥物滲透入表皮后的一種自然反應;還有人會出現紅、腫、熱、痛;大約有1%—5%左右的人可能會起皰;這些是由于藥物被人體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膚起皰、反應強烈的病人療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但為防止感染,起皰后一定不要撓破,少量小的水皰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皰可用消毒針頭刺破引流,外涂消毒液。
2.要保持連續性。
冬季易發疾病在夏季的癥狀不明顯,或者根本沒有癥狀,所以治療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顯現。一些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去醫院嘗試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見影的療效后,也就放棄了繼續治療,使得疾病遷延難愈。
3.抓住有利時機。
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陽中之陽。這時,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張開,藥力易滲透到體內。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冷的時候,此時陽氣斂藏,氣血不暢,皮膚干燥,毛孔閉塞。這兩個時間貼敷穴位,能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祛風散寒,起到通經活絡止痛的功效。可見“三伏貼敷”與“數九貼敷”無疑是提高患者御病能力,調節機體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4.遵守固定療程。
冬病夏治,三伏為一個療程,今年閏二伏,因此有了“加強灸”。一般需連續3年,也就是3個療程。只有堅持按療程治療,才能保持藥效的發揮,經絡才能處于持續興奮應激的狀態,對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慣性。而且,還要治養結合。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習慣上有所克制,不要貪涼,應該配合治療,以達到佳效果。
本期嘉賓介紹
周繼樸
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