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吳式太極拳。
特點:動作外形開展適中,緊湊有度,,動作氣勢端莊典雅,小巧靈活,動作銜接,細膩和順,輕松自然,動作速度均勻和緩,連綿不斷,動作勁力,以柔為主,兼有內勁。
注意:防止斜中寓正而斜中不正,出現俯身、折腰、撅臀的毛病。
吳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松自然,連續不斷,循規蹈矩,松靜自然,獨具靜態之妙。拳架雖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開展而緊湊,在緊湊中自具舒展,不顯拘束。推手時,端正嚴密,細膩熨貼,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
五,孫式太極拳。
特點: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動作舒展園活,敏捷自然,練時雙足虛實分明,全趟練起如行云流水,綿綿不斷。每轉身時以“開”、“合”相接,所以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
河北完縣人孫祿堂,自幼酷愛武術,從師李魁垣學形意拳,繼而學于李之師郭云深,又從師程廷華學八卦掌。經多年研練,功夫深厚。后有從師郝為真學太極拳,參合八卦、形意、太極三家拳術的精義,融合一體而創“孫式太極拳”。
怎樣掌握太極拳運動量,掌握運動量除了測定呼吸與心跳外,還有一種自控法,那就是“酸加、痛減、麻停”六字訣。這是通過自己鍛煉后的感覺而定的。如果鍛煉后發現肌肉疼楚,抬舉重脹,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映,可以增加運動量,繼續學習,這叫“酸加”。
練習后出現局部疼痛,而且逐漸加重,這說明某一部分肌肉或肌腱有陷性炎癥反應,則運動量需要減輕,以免使炎癥擴大,這就是“痛減”。
所謂“麻停”是指練后感到某一部分有麻木不適,而且逐漸加重,這是局部神經愛壓的征兆,也是鍛煉方法不正確的表示。必須立即停止,尋找原因,待糾正后再進行練習。
練太極拳還應該知道以下幾點
靜練為養,急練會傷;慢練為養,快練會傷;放松練為養,緊張練會傷;用意練為養,用力練會傷;中和大方練為養,心存打人念會傷;斂神聚氣練為養,片面發勁跑氣會傷;練拳似休息為養,疲勞身心練會傷;練拳似行氣為養,努氣練會傷;推手善柔化松放者為養,頂力相抗不善運化者會傷。
結語:我們練習太極,在不斷進步的同時,要記得鞏固舊知識,其中,內功心法的修煉也是很重要的,給大家列出了如上幾種太極流派的特點以及注意事項,希望為大家太極拳的修煉提高到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