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也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養生節氣。清明時節,氣候潮濕,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所以要有所注意。
1.注意“病從口入”
清明時節,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發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又是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猩紅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腦膜炎等病的多發季節,因此要認真注意天氣的變化,增減衣服,盡量少去公共場所,謹防“病從口入”。
2.忌食“發物”
清明時節也是多種慢性疾病(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復發之時,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發的食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講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咸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肉等,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因此寒食節也有一定的養生道理。適宜的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鵪鶉、鵝肉、蚌肉、螺螄、雞蛋、韭菜、蕪茜(香菜)、萵筍、淮山、蘋果、橘、荸薺、梨、桃和櫻桃等。養生的湯品宜用紅蘿卜竹蔗水、胡椒煲豬肚、川芎白芷燉魚頭、韭菜滾狗肚魚湯、鮮土茯苓煲豬展、咸菜滾黃沙蜆和貓爪草煲豬瘦肉等。
3.心情舒暢,動中有靜
清明時節也是高血壓的易發期,因此要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鍛煉方式,如太極拳等待;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以免情緒激動:避從事做負重性的活動,以免引起屏氣,使血壓升高。
4.飲食有規律,低鹽多蔬果
飲食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宜少吃羊肉等酸性食物,可適當“增甘”,即多食甜食,順應春天養生的生機。但肥胖者應相應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多食瓜果蔬菜,老年高血壓患者應低鹽,相應增加鉀的攝入,多食用蔬菜、水果。以上這些同樣也是健康人群要注意的。
5.清明戶外踏青
清明時節的中后期,人們宜趁著明媚的陽光到戶外運動,如晨練、登山,古人的“踏青”(即郊外運動)也是在這段時間進行的。
6.清明養生明前茶
明代醫家李時珍在清明時節養生時推崇的是品茶,尤其是明前茶。“明前茶”是指每年清明前采摘加工的新茶,有養肝、清頭目、化痰、除煩渴的功效。俗話說“春眠不覺曉”,飲用明前茶則有提神醒腦之功效,如李時珍所說的“茶苦而寒,使入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宜飲之茶有單樅、鐵觀音、龍井和花茶等。此時也是胃腸容易發生不適之時,近年來有人以三花奶沖普洱茶的方法健腸胃,效果不錯,有胃病的人不妨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