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適立養骨,戒久立傷骨
正確的站姿和適時的站立,有利于人體各骨骼關節的生長發育,并形成健美的形體。尤其青少年正是腎氣蓄積的時候,站姿、坐姿脊椎要挺拔,這就是“適立養骨”。但是站的時間過長,或者單一的站立姿勢,會導致骨的虛損。比如長時間站立,腰就容易酸。從中醫來講,“腰為腎之府”,腰酸意味著腎出現了問題。所以,站立久了腰酸,其實提示腎勞累。而“腎主骨”,腎勞累了,導致骨的損傷。所以,平時站姿要正確,不可久站,特別是正在發育期的兒童,更不能久站。以前學校流行罰站,就是非常不好的教育方式。長期從事站立工作的紡織女工、售貨員、理發師等,每天都要站立數小時,也是脊椎、骨骼疾病的常見人群。這些人如果可能要經常改變站姿,比如左右兩只腳輪換承受身體重心,適當休息,或者每隔半小時至1小時,活動一下頸、背、腰等部位,每次幾分鐘。此外,平常應穿矮跟或中跟鞋,減輕腰背脊椎的壓力。
4.適臥養氣,戒久臥傷氣
中醫認為,適當的躺著休息或睡眠,可以使四肢百脈以及內在臟腑之氣充盈,從而恢復人的腦力和體力,為下一階段工作做好準備,這就是適臥養氣的道理。如何理解久臥傷氣呢?如果人們經常過度躺著休息和睡眠,不進行肢體活動鍛煉,久而久之,不僅肢體筋肉、官竅之氣漸漸衰弱,而且還可累及內在臟腑之氣,出現氣虛等癥狀,比如精神委靡不振,身倦乏力,或者食少納呆,飲食不振,或動則心悸、氣短等。很多人清晨剛醒的時候覺得精神還不錯,再睡到中午,反而覺得渾身沒力氣,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睡眠不能過少,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8小時足矣。適量的睡眠才能達到寧神養氣,確保益壽延年。
5.適行養筋,戒久行傷筋
人行走的時候,運動多的是韌帶和關節,而筋連于肌肉而附于骨,需血的滋養,與肝關系密切。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肝血對筋的滋養。但是肝的滋養是有限的,走的時間過長,氣血就可能供應不上。尤其是老年人,氣血不足,走遠路則關節難受。有些人年輕的時候關節沒養好,一到中老年氣血不足,關節病就經常復發。一般地說,年紀越大,越要小心久行傷筋,行走的速度應當緩慢,持續的時間應當縮短,但年紀再大也應堅持每天走動。行走時身體應挺直,上肢自然擺動,步幅均勻有力。行走困難者可借助手杖或由他人扶行。在身體條件允許時,可以進行快走和慢跑鍛煉。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不顧年邁或體弱而長途步行,容易發生腳扭傷、跌倒或心血管疾病。
在這些生活細節之中,久視久坐,是腦力勞動者的養生之戒;久行與久立,則為體力勞動者保健之忌;久臥,則人人皆不宜。學習中庸的“五適”養生之道,避免“五勞”、“五萎”,這樣可以讓您全身的氣血充足,像中正的欹器一樣,既不會空虛而傾斜,也不會過度而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