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出生時間預測疾病與養生三年化疫——三歲生病
一、天干五運三年化疫
從前述可知,“運氣七篇大論”的預測推演方式主要是司天、中運、在泉、主氣、客氣五位一體的推演方式(除去五運的主運、客運),而《素問》運氣“遺篇”則重點論述歲氣舊司天不退位、新司天不遷正及上下甲子剛柔失守的不受常規的變化情況,不能只看紀年干支的陰陽屬性來推演運氣的太過與不及。所以“遺篇”的推演方式是司天、中運、在泉,加上上位甲子(司天)及下位甲子(在泉)來論述“剛柔失守”的特殊“變”的情況,形成一種新的“五位體”推演方式。所謂上位甲子,即當年的干支;下位甲子,干為當年大干所合的天干,如與當年天干甲所合的天干己。地支為當年地支向后推三位,如當年地支子的后三位是卯,成為己卯。可以排列如下:
上位甲子{司天:少陰君火;中運:濕土太過;在泉:陰明燥金}
下位甲子:己卯
《素問·本病論》論述了三年化疫理論,所謂“本”者,即六氣也,有本有標,此論“本”病,不是“標”病。三年化疫理論是怎么來的呢?請看下面的六十甲子:(六十甲子表)
大家請看,甲子年的后3年是丁卯年,甲為土運太過,丁為木運不及,甲土乘丁木,濕土更加旺盛,故病“土疫”,即濕土為病。因為甲子年的上一年是癸亥年,是厥陰風木司天當政,如果上一年當政的厥陰不退位,厥陰風木克制土運甲不遷正司天正位,則在下位的己卯孤立無援,濕土被抑郁而表現為不及。同理,如果下位的己卯不遷正,而上位的甲子已經即位,就會表現出土運太過無制而發生土疫。又如乙丑年是金運不及,后3年遇戊辰年是戊運火太過,燥金肺系更加受病,必發“火疫”。由此看來,人生的第3歲是第一個容易生病之年,需要小心養護,其后的13、23、33、43、53、63、73……都要注意養生。
甲子年的后4年是戊辰年,火運太過而反乘侮腎水,與太過之濕土克侮腎水,需要小心養腎,這是人生的第4歲,其后的14、24、34、44、54、64、74、84……都要注意養腎。所謂“73、84,閻王不叫自己去”,可能與此也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