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人們對于癌癥這種兇殘而又難治的疾病早已不陌生,但大概很少有人知道,終其一生,患癌的幾率究竟有多少?那些十萬分之幾的發病率數字究竟有多大可能會落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為什么得癌,又為什么得了同樣的癌癥的人命運又不同?請與我們一同發現癌癥的背后。
你真有得癌的可能么?
根據美國的調查,如果你是男性,這個幾率大概是44.29%,終死于癌癥的可能性為23.2%;如果你是女性,終生患癌的幾率則為37.76%,死于癌癥的可能性為19.58%。中國的數字沒有這么詳細,但患癌風險據稱也在30%左右。
看吧,其實癌癥離我們并不遙遠。盡管“治愈癌癥”是大眾對醫學界的殷切期望,每年世界范圍內因此而投入的資金也高得令人咋舌,但是“攻克癌癥”的目標仍然顯得遙不可及。實際上,只要你留心,每隔一段時間,一種抗癌的新技術、新方法就會出現在報紙或者雜志上,但這些進展始終未能從根本上扭轉人類對抗癌癥的不利戰局,癌癥這一與生命伴行的幽靈始終在伺機奪取下一個勝利。
我們為什么會得癌癥?
骨肉瘤癥狀有哪些?一般來說,癌癥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除了少數血液系統腫瘤(如某些白血?。┖烷g葉組織來源的惡性肉瘤(如骨肉瘤)外,青少年很少罹患癌癥。而在85歲以上的人群中,癌癥的發病率可以達到2.5%。吸煙、感染病毒、接觸化學致癌物或者放射線會增加癌癥患病風險;地域、種族和家族遺傳的差異也與癌癥患病率有關。因此,影響癌癥發病的因素可大致概括為三個方面:年齡、環境和遺傳,具體到每一類癌癥,又各有側重。
癌細胞從一個“叛變”的細胞發展而來。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壯大,當癌變細胞數目達到10的9次方的時候,腫瘤組織的重量才大約為1克??梢?,癌癥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癌組織還處于單個細胞階段或者很小的時候,醫療手段是無法發現的。因此,一個肉眼可見的癌灶,其發展過程可能已經經過了數年甚至數十年。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癌癥患者在手術切除了病灶之后要輔助以化療等手段的原因:盡管原發的病灶已經切除,但是很難排除在手術之前癌細胞已經通過血液或者其他途徑在身體內播散,化療的目的就是使用藥物在全身范圍內殺死某些增生活躍的細胞(增生活躍往往是癌細胞的特征),以達到清除甚至治愈癌癥的目的。當然,這種殺滅往往會誤傷體內的正常細胞,因此化療的手段也在不斷改進之中。不久前,中科院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納米載藥微粒,并將其結合在間充質干細胞之上,當干細胞被腫瘤分泌的細胞因子吸引之后,藥物就能準確釋放至癌組織,這樣,藥物的針對性便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