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這個詞我們經常聽到,而且大多數人容易存在脾虛問題。原因一是愛操心、憂慮過多導致脾虛;二飲食結構的的改變,從原來僅滿足溫飽,到今天的肥甘肉厚;三,不愛鍛煉,肌肉力量薄弱。
那么當身體出現脾虛食物,我們會有哪些感覺呢?
1.感覺到累
特別容易累,肢體無力,精神累,而且還懶言少語。即使休息,也不會得到很好改善。
2.不想吃飯
以往美味的食物,在脾虛時不想吃,甚至看到油膩的食物,還有惡心的感覺。如果遇到精神壓力大的事情,還可能出現嘔吐現象。
3.不明原因的拉肚子
即使沒著涼、沒有吃生冷食物,排出的大便也是不成形的,總有拉不干凈的感覺。
而在吃了生冷食物、油膩食物之后,拉肚子現象會更加明顯。
4.容易肚子痛
吃了冷的食物,或者肚子著涼,會發生腹痛,而熱敷肚子、熱敷肚臍,這種腹痛又會有所改善。
5.容易怕冷
雖然說體豐怯熱,但是脾虛的人,不僅身體臃腫,還特別怕冷,四肢不溫,手腳冰涼。
6.容易浮腫
眼袋、下肢、手部等部位容易浮腫,而且人體容易出現虛胖狀態,胖而不結實,容易感到累。
7.容易氣短
尤其在早晨、午睡結束、運動過后等,容易感到氣短、氣悶、頭昏腦漲等。
8.皮膚不好
皮膚容易長濕疹、過敏、長瘡,以及皮膚容易瘙癢。
9.容易腳臭
因為脾虛的人更容易發生脾濕,而脾濕容易導致腳部出汗,汗水顏色偏黃,腳臭嚴重。
10.容易發生婦科病
從中醫角度來看,脾虛則脾不統血,那么對于女性來說容易發生月經過多、便血、崩漏等現象。
脾濕容易痰多
中醫認為脾具有運化水濕的作用,而一旦脾虛、脾濕,則會導致水濕郁內,產生痰濁現象,容易出現咳嗽、咳痰。
那么脾虛吃什么呢?
其實健脾、去濕并非需要昂貴的藥物,《黃帝內經》中說“五谷為養”,注意五谷的搭配食用,并可以達到健脾的目的。
1.薏米,主要健脾去濕,可以與冬瓜一同煮湯食用,有消腫的功效。
2.赤小豆,同樣具有健脾作用,薏米紅豆湯一直是去濕、美容食物,但是不建議用糯米同煮,想要祛濕效果好,將赤小豆與薏米煮開,代茶飲即可。
3.茯苓,被譽為四時神藥,健脾、寧心、利水的作用。
4.紅棗,入脾經,具有補脾、養血、安神、開胃的作用,適合脾虛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的人群。
但是脾虛患者,避免食用生冷、肥膩食物,以及避免暴飲暴食。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