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練拳還必須了解規矩。孫氏太極拳的規矩有很多,分屬不同的層次,需要梳理清楚。
學習孫氏太極拳要在研究揣摩孫祿堂先生著作(拳照)的基礎上,去理解掌握這些規矩。
基本的規矩有十五條
去三害,守九要,順中用逆,逆中行順,極還虛之道。
這十五條由外及內,由形及意。
在此基礎上還有六十五條:行拳九則、五十六字訣。
此外還有一些規矩,如:動中求靜、螺旋伸展、勁藏身后、一以貫之、純以神行等。
上述這些規矩,大大小小近百條,實際上規范的是一個狀態,就是渾圓一氣之意。
無論動靜、體用,身上不失此意,或曰皆是此意形式之變化,則太極拳成矣。
所以學習太極拳需要有明師示范,否則即使了解這些規矩也很難把這些規矩合為一個狀態。
另一方面,即使有明師師范,若習者不用心或悟性不足,加之再不知這些規矩,則更難以掌握太極拳。
所以,學習太極拳的門徑是,即要有明師示范講解,同時還要全面了解上述規矩,并弄清楚各項規矩的含義與關系。
如此才能逐步進入太極拳的門徑。
學習孫太極拳需要引經論典
學習孫氏太極拳,除了要深入研究、揣摩孫祿堂先生的拳著外,對其他孫氏太極拳前輩的心得也要加以研究。
如孫存周、孫劍云、孫振岱、齊公博、龔劍堂、張樞印、柳印虎、支燮堂等人的著作、文章、詩文與筆記等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學習拳術,有明師帶著練,當然好,即使如此,自己也要有研究之心,多思、靜悟,并通過大量的對抗性實踐來驗證效果。
倘若不具備對抗實踐的條件,那就更需要在研究上多下功夫。靜心、善思、勇于實踐乃學拳之必備的素質。
昔日我輩中之好手,如董岳山、陳垣、肖德全、肖德昌、牟八、胡六爺、張玉書以及祖雅誼、張烈、張亞男、孫雨人等都是靜心、善思、勇戰者。
反觀今日,能做到者,鮮矣。
今日中國社會,人心浮躁,舉國為權利、金錢、近利所驅動,多年與武術人接觸,大多也是如此。
很多人為小利勾心斗角,于大義漠然避之,談何靜心?
心不靜,又談何善思?茍且于私利,又談何勇戰?故今日之武術大不如前。
學習太極拳要有超脫的境界、超然的氣度,所謂心要能放下,否則也是白費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