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表明,駕駛員以100公里/小時的速度前進,兩小時后,生理機能便能進入睡眠狀態。
30—40秒后,出現抑制高級神經活動的信號,表現欲睡,主動性下降。
長時間駕駛會產生這樣一些問題。
如無法集中注意力,脖子和肩膀痛,下顎緊繃、肌肉緊張,有時感到心痛、氣喘、腿抽筋,背部肌肉緊張或酸痛,坐立不安、口干舌燥,視線覺得模糊,感覺頭痛。
在一般情況下,駕駛員一天行車10小時以上,或前一天睡眠時間不足4—5小時者,事故率必然高。
3、疾病、藥物、酒精引起的疲勞
有的駕駛員為了緊急任務,不顧個人身體狀況是否允許,帶病出車。
科學證明,人在生病期間極易導致疲勞。
另外,駕駛員因疾病或其他原因服用安眠、鎮痛等藥物后,一般都會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會使人困倦、昏沉,引起嗜睡。
駕駛員飲用含有酒精成分的白酒、黃酒、啤酒、果酒等飲料后,由于酒精的作用就會出現頭重腳輕、手足無力、視力減弱、睡意漸濃的現象。
4、不正常飲食引起的疲勞
行車過程中吃得太飽,吃了過于油膩、不宜消化、生冷干硬及刺激性太強的食物,或空腹開車;開車前或開車途中飲用濃茶和濃咖啡,吸煙、喝酒等都極易引起疲勞。
此外,人體生物節律的影響或者道路條件的影響都可能引起精神疲勞。
數據表明,午后13點至16點,凌晨2點至6點是交通事故多發時段,在這兩個時段,一般人的生物節律都處于低潮,大腦更易轉入休息狀態。
駕駛車輛在高速公路上較長時間行駛,由于操縱動作少、車速基本穩定,疲勞感就會明顯上升,出現視覺模糊、昏昏欲睡的現象;交通環境不佳,或“道路”不熟,造成精神過于緊張,都極易引起駕車疲勞。
疲勞駕駛的預防
1、保證充足的睡眠。
2、事先應做好旅途的計劃,了解路途情況,在路上適時地安排休息,預防造成疲勞駕駛。
3、駕駛過程中盡量不要過于精神高度集中。
4、佩戴太陽鏡的不當,也會引起駕駛者的疲勞。
5、開車時音樂節奏不要太強烈,但也不要過于緩慢。
6、駕駛員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7、慎重用藥。
8、換雙鞋子。
9、平時要注重身體素質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