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我們平時喜歡吃的食品,吃花生有很多好處,但是今天我們所探討的問題是,花生發芽了還能不能吃。發芽的花生也和土豆一樣會有毒嗎?哪些人群不宜吃花生呢?下面小編就和你一起了解下,趕快去看看吧。
發芽的花生不但能吃,而且比原來更有營養,這是因為在花生發芽的過程中脂肪被大量的消耗,大分子蛋白質被降解為更容易吸收的氨基酸,其它的所有營養成分都變得更加容易吸收了。
花生發芽后更為神奇的變化是白藜蘆醇含量迅速增加,臺灣嘉義大學邱義源教授的新研究結果表明,發芽花生的白藜蘆醇含量比花生本身高出一百倍,比葡萄酒高出幾十甚至上百倍。而白藜蘆醇對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防治都極為有益,尤其是對激素依賴性腫瘤有明顯的預防作用。
因此,發芽的花生或花生芽完全可以放心食用,而且比花生本身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
花生發芽產生哪些變化
【變化一】蛋白質含量上升
花生的蛋白質含量24%~36%,脂肪含量44%~58%。檢測結果顯示,花生發芽后,蛋白質總量會升高。
【變化二】維生素C含量大幅度上升
花生中的維生素C的含量是非常少的,但是花生發芽以后維生素C大大提升,這個特點和豆類很相似。研究發現,在發芽頭幾天當中,花生芽中的維生素C含量不斷增加,在第5天達到高峰,然后又逐漸下降。
【變化三】抗營養物質含量下降
發芽前的花生含有妨礙蛋白質消化的抗營養成分,不容易被人消化吸收。發芽之后,抗營養物質含量下降,蛋白酶、淀粉酶抑制劑活性下降,其中的礦物質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哪些人群不宜吃花生
1、痛風患者
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患者均有高尿酸血癥。由于高脂飲食會減少尿酸排出,加重病情,所以痛風急性發作期應禁食花生,痛風緩解期也只能適量進食。
2、膽囊切除者
膽汁對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意義。人吃飯后,膽囊收縮,將膽汁排入十二指腸以利消化吸收。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對膽囊刺激強,使膽汁大量排放。膽囊切除后,膽汁無法儲存,勢必影響對花生等油料作物中脂肪的消化。
3、胃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患者
此類患者多有慢性腹痛、腹瀉或消化不良等癥狀,飲食上宜少量多餐、清淡少油。花生屬堅果類,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過高,很難消化吸收,此類患者應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