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練習除了我們持之以恒的練習,還在于講究“悟”性,那么我們如何來開發自己的“悟”性呢,下面小編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來和大家談談吳式太極拳開悟的相關技巧和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悟性,在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去獲取相應的內在信息。
我的老師張全亮先生是已故八卦掌名家李子鳴先生和已故吳式太極拳名家,王培生先生的親傳弟子,恩師張全亮先生身得二位師爺真傳,加之勤學苦修,終成一代武林宗師。
我隨恩師練功多年,除了學拳之外還經常聆聽他老人家獨特精妙的拳術理論。他的理論的核心都是幫助弟子開智開悟。他特別強調“育人之道貴在開竅”他說練習太極拳重在開智悟,開始不理解,按老師的拳理、拳法和規范認真練習體悟,三年以后,才慢慢有了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可見,這是需要花時間去努力的,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
比如就“悟”字來講,它是佛門功法中高的智慧結晶,在練習太極拳中只是一個過程,指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認識方法,它要求排除一切的外界干擾,在身心和諧的條件下,使人的大腦思維突發升華,出現了對事物重新認識的全面過程,是介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之間的一種境界。
目前的高科技還解釋不透這種境界的產生與形成,它現在屬于人們在正常工作中的法定界限,從自覺到不自覺運行著這一思維模式,使人在維護系統和微循環系統時通過不斷的練習達到這種境界,從而體會到祛病健身,開智開悟的效果。
佛家講“悟”為空寂,歸為虛無境界,非空無以成“悟”。“悟”字是有前提和條件的,前提是空,條件是靜,也可以認為是性命雙修的狀態。
所以我們在進行修煉的時候,需要讓自己身處一個安靜的環境,要貼近大自然。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悟字是佛門的精華。現在科學理論認為,內家三拳的高境界一定向佛、道、儒三家大德靠攏,現在有這種趨向,較為高深層次的高手認為,人體進入佳境界是虛無,正如禪功講心胸量大,猶虛無,返璞歸真回歸大自然。
我個人認為,也就是老前輩們所講的拳無拳,意無意,有意無意是真意。太極拳初級練意守,中級練意念,高級練習意識,達到抬手動腿,三丹自然升降,百脈自然流通,身心自然達到練神還虛,精自化氣,氣又化神。
我國佛道儒三家各有功法的初、中、高級的練習過程。到高級全部側重意念、意識的虛無,自然虛空,有著很深的哲理。
錢學森前輩指出,人體思維系統是個巨大的宇宙系統,它不是封閉的系統,而是一個很開放的系統,這個系統能彼此溝通,所說的溝通是指系統它具備磁電振動力,協同正負反作用力而形成的力學原理。
對于意識感應從而產生磁電頻率振動波形幅度影響極大,只有虛靜才能排除意念上產生的干擾,同大自然和大地物理環境相協同,實現人體信息載體功能,從而才能接受大自然的微波能量,達到天人合一境界,入虛無后才能形成小自然天地,才能與大自然相通,不求意守而循法自然才是高境界,是人體的統一觀念。
通俗地講,人體無處不丹田,我們從無極到有極至太極,兩儀,三節,四梢,五行,六合,七經,八脈一并關注,呼吸不限鼻竅,某經某穴至汗毛能遍及全身,才是高級調息之法。我國中醫理論認為,人體存在的調節系統與呼吸,消化,血液,神經,分泌等一樣自成系統,是人體的一個專門系統,它們負責能量的平衡與交換.
這個系統就是經絡,它只有激發疏導,保持人體與外界溝通渠道,校正紊亂,補償缺失,維持身體的均衡發展,達到人體功能佳狀態,避免局部阻塞,積聚或虧缺,內功的調節整體觀念是有統一結論的。
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說,任何組織所以能維持自身的穩定性是由于它具有取得,使用,保持和傳遞信息的一種方法,它肯定有獨到的參修秘訣。
動功的練習過程是祖先原以模仿自然界的動物習性和規律。如漢代名醫華佗的五禽戲,通過練習這些功法,神奇的激發了人體的真氣運行,實現人與自然的交換,把人體的心理狀態調成生理狀態的改善行為。
不意守,當你練完幾個動作時,就不知不覺的還虛松靜,干擾和雜念就會慢慢地消失,因為這是在良性的意識下進行舒適有序的開合,大實大虛,一招一式源于自然,其奧妙和神奇規律源于天人合一,純意自然而然調節人體平衡,不求靜而靜,不意守而定悟.
而這種由生理運動調整出身心虛靜狀態,是那種由意念執意強制所達之靜不可比擬的,這種境界穩定安全,無偏無滯,一往如常,是練習吳式太極拳開智開悟的圓融境界。
吳式太極拳功理功法合乎自然,奧妙深不可測,“悟”這個字是對現在人修練太極拳的必修課。吳式太極拳初練時認為唯其平淡,練習十幾年后才覺得神奇效果難以估量,唯有長時間的反復練習,下決心揣摩恒修,頓可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