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全身的重量泄到后腳跟是不完全對的,松跟懈的意思相近,但有不同,懈有軟的意思,但要注意,太極拳是松不是軟,區別就是松受大腦控制,而軟不受大腦控制,比如說手往前松過去是對的,但不能說軟過去、泄過去。
至于后坐到腳跟也就是從前往后坐開始時的一刻起,全身就要放松的、不使勁的、不用力的慢慢的后坐到后腳跟上,如同后腳跟上有一個柱子,慢慢的屁股后坐到位時,正好坐在這個柱子上,時間長了,腿部力量增加了,同時身體也就慢慢的松下來了。
練太極拳有刻苦的精神和毅力是對的,但在練時要注意方式方法,松要注意整體松,要有意的松,但不能刻意的求松,更不能找松。
練太極拳不傷膝蓋的方法
一、靜態定式的技術要求
在練拳時,不管是什么定式步型,膝關節不宜左右內外側扭動,否則就會造成膝關節內側和外側的損傷。同時,根據膝關節只能前后上下運動的生理機能,前后上下的方向一定要一致。
比如在半馬步、虛步的外形技術要求中,不但要求后實腿的膝蓋與足尖同一方向,還要求髖骨尖、膝蓋、足尖同向與要求膝蓋不能超過足尖,這樣的髖骨尖、膝蓋、足尖上下相對應,前輩稱為“三尖相對”。
在弓步的外形修成中,要求腿部和膝關節中部等處直垂直于地面,不能用足尖,否則會傷到膝關節。
二、動態拳勢的技術要求
在行拳走架的時候,人體重量的三分之二是由腰胯承受、轉化后作用于大腿,并通過膝關節的連接與小腿、腳跟、腳掌融匯一體。在做膝關節轉向動作時,應當由腰胯來控制和帶動下肢,前輩稱為“開胯碾腳”的練法。
什么是太極拳運動的碾腳?由楊氏太極拳的碾步而得名,外形相似于擺腳、扣腳,所不同的是要以腳跟為軸,腳掌、腳趾輕貼地面碾轉(或以腳掌為軸碾轉腳跟),如同碾砣在碾盤上轉動一樣。
整個腳底都要貼地,以腳跟為實,腳掌和腳趾為虛,腳跟為中心的貼地轉動。還要明白以下功理意想前面實腿之胯是轉動的軸心,通過松腰和松開實腿之胯而帶動實腳外碾。實腿之胯是主動,實腿之腳是被動,要一邊松沉一邊轉動,緩慢又均勻的運轉。
練拳中有許多轉腰動作,在轉腰的時候一定要保持下身穩固,然后慢慢轉動,這樣才能保證膝關節不受損傷。
三、必要的基本功是練拳避免膝痛的保障
知道了正確規范的練法,倘若身上沒有必要的基本功,沒有較好的下盤功夫和虛實轉換功夫,較好的傳統練法也成為空話一句,沒有多少功效。就好比先進技術的發動機得有與之佳配的機器材料才行。
結語:綜上所述,您知道膝蓋損傷的原因嗎?練習前,看上文的介紹,在練習中,能避免膝蓋損傷,同時還能保護膝蓋,掌握文中的方法,能提高骨骼韌性和彈性,并且還能預防骨質增生等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