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神舒
就是精神要舒展、舒暢。武禹襄說:“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就是講精神要集中.外表要平靜.不能劍拔弩張。這也就是要求蓄神把精神涵養好。
練拳既不能精神渙散,也不能過于緊張,所以練習時要放松,放松時達到心靜,這樣才能夠全身心投入。
第四、是氣暢
也就是呼吸要舒暢。太極拳要求養氣.所謂“氣以直養而無害”.練拳要”以氣運身、務令順遂”,“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這里的氣不是呼吸之氣而是中醫講的內氣。
內氣運行要順遂流暢.發于丹田.達子四梢。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身體舒暢.呼吸細長慢勻.同時還要腹部放松、氣沉丹田。所以歌訣說:”腹內松靜氣騰然。”這是鍛煉內功的法門。
按照中醫學講,人體一呼一吸,心腎相交,水火相濟,這樣,就會產生內氣.所以腹部松靜后.在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時,在丹田就會產生”氣騰然”的感覺。因此.練太極拳一定要氣沉丹田,這樣才能做到心腎相交,水火相濟。“氣騰然”后,就會產生氣運周身的感覺。
太極拳內功學習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從基礎開始練就丹田力
太極拳不分你我,不分種類,各門各式太極,它們的拳理是相通的,都能產生內功暴發力。練拳時一定要放松,一定要有意念引導。
放松就是頭上頂、肩下垂、肘下窄、氣下沉、松兩胯、腳趾叉開抓地。有一種全身沒分量的輕靈感覺,但腳用力往下踩,后跟要實。這樣才有根基,所謂的“有根”莫過于此。
第二步、脊柱和后腰力的產生
當丹田氣產生后,就要開始鍛煉脊柱的力量,將丹田之氣通過“小周天”將氣提上來,再過肩,送到脊柱和后腰,讓后背和后腰產生膨脹氣,壯實后腰。
此勁出自丹田,一旦練出,終身不退。脊柱力是整體力傳遞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鍛煉脊柱時意念應始終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內在能量達到協調貫通,讓意念與身體相隨,形神合一。為以后的功力發揮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步、周身整體力的產生
周身整體力指的是什么呢?周身整體力要體現“雞腿”、“龍身”、“熊膀”、“豹頭”、“鷹爪”、“雷聲”的威猛。
“雞腿”是說通過練習太極拳,松胯而襠走后弧,產生強有力螺旋向下向上的腿功。“龍身”是指腰部要有游龍舞腰擺尾之內力。
第四步、產生肢體稍節力
產生整體力后,要通過整體骨架貫通,筋力連結,氣貫周身,將氣力送到手臂,產生抖彈力。
這種抖彈力是從松胯下沉,地面給我們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再從腳底到腿,再由腿到腰,貫通周身,通過丹田,全身發緊,瞬間產生極強的暴發力,再傳遞到手臂或腿腳,形成強有力的攻擊力。
結語:綜上所述,修煉太極內功需遵循上述原則。練習太極內功對身體有很多好處,老年人練習太極內功能促進血液循環,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老年人打太極拳能給生活增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