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習練太極拳要做到心靜體松,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太極拳的兩種悟靜方式。太極拳的特點是松靜圓活,如何才能達到靜呢?太極拳教學有詳細的講解,下面隨著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的兩種悟靜方式
學習太極拳貴在領悟,練習太極拳就是要求我們做到平心靜氣,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常說的悟靜。
1.思想上靜
練拳者要除去妄想,排除雜念,做到心中“一無所著,一無所思”。這樣,就能做到意志集中,思想為一,心無二用。
2.環境上靜
鍛煉時,應堅持一早一晚,要事先選擇一個清靜的地方。地方清潔衛生,可免于疾病傳染;環境僻靜,可以脫離一切吵雜聲的干擾。這樣,才能清心寡欲,去掉輕浮、張狂之氣。
太極拳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通過學習太極拳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開闊自己的胸襟。
總之,我們要在“靜”字上下工夫。靜下來后,就可以專心思考,細心揣摩。對一招一勢的運行,轉換、虛實、開合、纏繞等基本要領,才能逐步領悟,姿勢趨于正確,較快地納入太極拳的軌道。久后,自會達到“意之所向,全神貫注”之境。
練拳時要靜。在練之前,就要入靜,進入一個沒有雜念的世界。練拳時要把全部精神放在拳架上,這就是靜,排除了干擾信號,一心一意地練拳。
靜中生慧,就是說在靜的狀態下,對很多事物的看法會更清楚,對健康的體察也更仔細、更明白。練太極拳有鎮靜作用,你心緒煩躁的時候練一練太極拳就寧靜下來了。
靜可以頤養天年,把身舉起來,養起來,這就是為什么練拳的人精神飽滿的原因,練太極拳能調養生息。
心態平就是平衡、平穩,不急劇波動。練拳時集中精神,平時也要保持這樣一個狀態。打太極拳是一種修身的過程,提高人的修養境界,是結合自己的身體來修身,不是空洞的。
太極拳外形柔和緩慢地動,心態也要同樣,與之匹配、互動,使人的心智水平得到提高。
太極拳靜的好處
練拳時心情始終應該是放松的。不要緊張。精神要求集中,但神聚而不緊,身心泰然,抱元守一。松下來,精神壓力就得到緩解,動作也做得對,氣血沿經絡運行,越練神越足,精神越好。身體感到越來越輕。
所有打拳的人,在初學的時候,都會很僵硬,練起來感覺很吃力,但是時間久了,就會打太極拳很放松,證明已經提高了太極拳境界。
這幾方面是完整的,是一種狀態的幾個方面。通過調節的過程,就提高健康能力。
在中醫學中,很重視研究人的喜、怒、哀、樂、憂、思、恐等“七情”,認為“七情”過極,就要引起精神和腑臟的疾病。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強調:“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就是說你的精神如果處于靜的、松的、平和、無憂無慮的狀態,身體內部的氣血才能順從循環的規律,運行通暢。這樣精神內守而自得,身體正氣旺盛,病邪就難以入侵造成危害。
太極拳調心的做法,正是要求人們在鍛煉時做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百慮俱消、物我兩忘境界的,這樣相似于外來噪音的干擾就被過濾了,人體進入一個佳的生理狀態。
如大腦皮質進人良性的自我保護性抑制,大腦各功能區協調同步,各種內分泌也協調適中,這些生理條件使人感受到巨大的愉悅感,獲得健康的真實體驗。
太極拳的調心也在身體上帶來放松。太極拳的松是身心同時放松,松而不懈,能解除肌肉的緊張狀態,使外周血管阻力小,全身氣血循環通暢。
人在嬰兒階段,其精神、身體都是非常松活柔軟的,這就蘊藏了無限的生機。到了老年,身軀就變得緊張僵硬,思想也僵固,這就是生機衰微的反映。放松身心就是引導人們返老還童、延緩衰老的有效措施。
太極拳的調心就是調整產生一種綠色心態,就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一種放松的心態、和諧的心態、健康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