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特點是陰陽與剛柔,但是有的人練習已有多年,并不了解陰陽與剛柔之義,我們今天隨著太極拳教程一同了解一下。下面我們跟著太極拳教學練起來吧!
太極拳陰陽與剛柔之要義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tǒng)武術的瑰寶,堅持練習太極拳可以強身健體,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拳論中云:“太極拳決不可失之細軟。周身往復,以精神意氣為本,用久自然貫通焉。”又云:“運動如百煉鋼,無堅不摧極柔軟,然后極堅剛。”
為此,太極拳功夫要求拳以柔為本、術以剛為根,動作由慢入手,肢體由松入柔,有心練柔,無意成剛,這才是陳氏太極拳鍛煉中“柔過氣,剛落點”的循序漸進的步驟。
太極拳的創(chuàng)編結合了中醫(yī)原理,練習太極拳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是現(xiàn)代人養(yǎng)生的佳運動。
陳鑫(陳氏太極拳第八代傳人,近代中國武術史上的太極拳理論家)曾說:“世人不知,皆以(太極拳)為柔術,殊不知自用功以來,千錘百煉(百煉化身成鐵漢),剛而歸之于柔柔而造至于剛,剛柔無柔可見。
但就其外而觀之,有似乎柔故以柔名之耳,而豈其然哉?叢柔者,對乎剛而言之耳,是藝也,不可謂之柔,亦不可謂之剛,第可名之為太極。
太極者剛柔兼至,而渾于無跡之謂也。其為功也多,故其成也難。”可見,太極拳的練習就是要改變人們平常生活中所養(yǎng)成負重的硬勁習慣,使勁道逐步化僵硬為柔軟。
在這個階段訓練中,必須要以放松為根本,以柔化為前提,使全身的肌肉、經脈、關節(jié)等各部分拉長,輕松自如的鍛煉,促使身體的韌性和彈性增強。
提高身體的松活程度,即是增進太極拳柔勁、內氣和掤勁的必經之路。這個時期堅持的時間愈長久,則愈可使僵硬的拙力摧毀得愈徹底,此時的要求,必須不失綿軟,注陰不注陽,注催不注領,在柔軟之下,向著更有彈性的堅剛驅馳邁進。
只有這樣具有極強彈性的剛,才能達到“外操柔軟,內含堅剛”的目的。
陳氏太極拳的剛柔變換程度,相對應著精、氣、勁、意、神的隱顯變化。所謂“隱則柔,顯則剛”就是這個道理。
隨著功夫精進,氣與勁均可隱藏得極深,外形則顯得極柔軟、極靈活;使人感到好像從剛強又回復到柔軟,其實內在的質量卻更剛強了,終是柔而見剛,剛而又柔,剛柔相濟的效果。
太極拳陰陽平衡的特點
對稱平衡
要曲中求中。從上至下,從左至右,前前后后,從預備式開始到終結束,都要保持對稱、保持平衡(預備式的并步,不能內外八字,起式的開步和行進中的步伐,兩腳都要保持平行肩寬)。
動靜平衡
要安靜、純凈后起功。在靜中求動(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動靜平衡才能清升濁降)。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是一動則全動,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不僅只是外表在動,我們的五臟六腑都在運動,類似在按摩。
動中平衡
動中保持對稱,動中保持平正,平衡再求運動,運動就能穩(wěn)實。
快慢平衡
慢中求穩(wěn),穩(wěn)中求快,快而不亂,慢而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