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是人體的重要部位,每時每刻我們都在活動關節,但是隨著年齡的上升,關節也會隨之老化,關節老化怎么治療呢?太極拳教學為你解答,我們一起學習一下太極拳教程了解一下吧!
堅持打太極拳緩解關節痛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養生要求的提高,眾多科研人員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太極拳,結果發現,練太極拳能治愈關節衰老。
據報道,醫學中心一個研究小組在風濕病學院會議上公布了這一研究結果。研究報告說:“太極運動神形合一,有助于膝蓋自我修復。”
研究人員對一組60多歲的膝關節炎患者進行12周跟蹤調查,讓其中一部分患者每周打兩次太極拳,每次半小時;另一部分患者進行等量常規拉伸練習。這些患者關節炎病史均超過10年。
結果發現,堅持打太極拳的人關節疼痛現象明顯減緩,身體機能也大有改善,而且全身活動自如。
報道說,該研究小組之前的研究已發現,太極拳動作舒緩,可以改善肌肉功能,提高身體平衡性和靈活性。
練太極拳壯骨的好處
姿勢中正保持平衡
古書有傳,拳術精湛者頭頂碗水、書本而不震蕩濺出和翻落。說明姿勢中正的習拳者能始終保身軀平衡,久而久之,任憑風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東搖西擺。
動作緩慢謹慎小心
太極拳動作如抽絲,行步如貓行,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久而久之,習拳者自會養成謹慎小心的良好習慣,如遇危急也不慌張、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習慣,行路處事也就輕盈自如,不易跌倒。
練太極拳要保持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在練習中,不能出現東倒西歪的現象,否則會影響健身效果。
虛實相間和諧平衡
和人的正長行走一樣,左腳實而右腳虛,一虛一實,一前一后,若是長時間的練習,習拳者可以自如的應急。
如前腳踩于香蕉皮,必然打滑虛空,后腳坐實,就如樹根緊扎大地不為所倒。再有,久練太極拳者拳架特低,根據物理重心低則穩,就更不易摔跌了。
有一資料說美國老年協會曾作對比試驗。一組老年人練健身房器材,另一組則練太極拳,結果后者平衡功能好,腦子好,走路穩健,摔跤骨折比前者減少50%。
后,美國人得出一個結論,說非常佩服中國東方人的智慧,不花一分錢的太極拳比現代化器械的鍛煉要好得多。
練太極拳加強骨骼密度
練習太極拳要求松柔、螺旋的運動形式,動作起來連綿不斷、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從而使得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群、肌纖維在反復絞轉、纏繞中都參加活動。
在意念的引導下,動作、姿勢用意不用力,筋骨、肌肉放松,這就使得肌肉纖維能拉長到一般運動所不能達到的長度,并且勻稱豐滿、柔韌而富有彈性。
由于肌肉的收縮對骨骼的牽拉作用和新陳代謝作用也得到了加強,骨骼組織的供血量增加(骨關節是人體主要造血出之一)。
因此骨質的形態、性能發生了良好的變化,提高了骨骼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性,肌肉和骨骼的活動鍛煉也使關節周圍的關節囊和韌帶得到磨煉,其韌性、靈活性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