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太極拳的繼承與創新,是太極拳界乃至整個民族都在關注的問題。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世界上不可比擬的太極傳統文化。
太極拳是太極文化在武術上的結晶,太極拳將武術、醫學、哲學和藝術融為一體,可謂是中國國粹,太極運動不僅能防身還有抗衰、怯病的功效,具有調整心態、修心養性的作用,太極拳演練如行云流水、自然高雅。
自晚清以來,已由少數人修煉的太極拳逐漸在廣大的人民群眾中得到大力普及與推廣,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更是進入了迅猛發展時期。
太極拳經過歷代宗師和前輩們的不斷傳承、創新和發展,歷經數百年的世代相傳,太極拳這一中華民族燦爛文化日益絢麗多彩、芳香四溢!
太極拳以其高雅、優美、時尚、其廣泛地適應各種人群,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它已經走出國門,風靡全球,成為一種全球化的運動。
回顧太極拳的發展歷史,傳承至關重要,它是太極拳不斷發展的重要前提,所謂傳承是指傳遞,接續,承接。
就是把前輩們創建和遺留下來的太極拳精髓原滋原味的繼承下來。而創新則是在不違背太極拳宗旨的前提之下,對太極拳吐故納新,不斷賦予太極拳新的生命,使其不斷完善和發展。
在當今社會太極拳要真正健康發展下去,就必須把繼承與創新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太極拳不斷拓新,才能使太極拳利于不敗之地。
如何使太極拳繼承和發揚光大
首先,離不開前人的傳授和寶貴的經驗。太極拳流傳至今,深受武術界的喜愛,練習甚廣,演變的太極拳流派甚多,并實際各派都有自己的長處,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特點,在人們沒有識別能力和鑒賞的前提下,往往人們不知所措。
所以我們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討太極拳帶有根本性的東西。
其次,是政府重視,呼吁全社會行動起來,必須在“觀念”上轉變,讓人們盡快走出太極拳的誤區。各企事業部門能夠利用間操時間,組織學練太極拳,形成一種制度。
這樣,一方面可以讓這部分人先體驗到習練太極拳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領導干部提高了對太極拳的更全面認識,會產生更深刻的影響力和更廣泛地號召力。
再次,習練太極拳不僅有利于中小學生的大腦發育、身體成長,而且對學習成績的提高帶來很多的好處,青少年是傳統太極拳得以繼承和發展的希望。
太極拳如果缺乏年輕人的熱情參與及堅持不懈的刻苦演練,太極拳的繼承與發展就會缺乏堅實的根基。
所以太極拳必須從青少年抓起,讓青少年以練太極拳為榮為時尚,在學校深入學習傳統太極拳理念,讓太極拳這項運動進入中小學的課程安排,在教材上增加關于傳統太極拳的內。
從理論上強化、從太極拳的一些名人軼事的故事上,展示傳統太極拳的風采,力求在中小學生的課程表里安排習練太極拳的具體時間。
每個人自身的實踐和體悟都會決定他的拳學的認識層次。要想創新,首先迫切需要的是繼承和發展。
習練者是否能夠在繼承的同時,更上一層樓,這需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足夠的韌勁、毅力
我們知道,太極拳是中國武術中內家拳的一種,它首先是一種拳術,而且拳法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的名師會在不同的階段針對不同情況對學生提出不同要求。
太極拳注重的是“以慢求快”、“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技擊藝術,它是研究人與人在搏斗中的“攻防”方法等,因此我們只有認清了太極拳的本質,才有利于其不斷發展。
只有在認真研究太極拳的“攻防”含義中,才能領悟并掌握太極拳的動作要領及練拳與否的“標準”,才能真正的練好太極拳,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太極拳的習練,一定要練用結合,拳架是體,推手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