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著一勢的運行,轉換、虛實、開合、纏繞等基本要領,才能逐步領悟,姿勢趨于正確,較快地納入太極拳的軌道。久后,自會達到“意之所向,全神貫注”之境。
意
太極拳是“以意引氣”,煉意不煉力的內功拳。這就是說,太極拳的一著一勢,一舉一動都是以意來作指導的,領先的。
什么是意?意就是心思,就是思想。思想想到那里,手就運行到那里,心里怎樣想,四肢百骸就怎樣做,決不是憑著力氣鼓著手足在運行。
用意則輕靈自如,用力則僵硬遲滯。一切動作總是以意來領先的。拳論說:“以心為主,而五官、百骸無不聽命”。
“全身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和“意之所向,全神貫注”就是這個意思。簡單地說,意就是大腦,就是腦神經。
大腦是全身神經的樞紐,發號司令的指揮部,周身肌膚、骨節、五臟、六腑無不聽命,所以說,太極拳是在腦神經意識的支配下而運動的。
慢
慢就是緩慢的意思。一般學拳的人,往往在迫切要求學習的思想指導下急于求成,殊不知快、慢的利弊和二者間的辯證關系。
俗語說:“心急吃不了熱油糕”,“欲速則不達”,“慢工出細活”。確有它的道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初學時,不要想幾天、十幾天、或幾十天就學完學成一套。
要樹立一個慢慢學、認真扎實學的思想。這就是說,不學則已,學就要循序漸進,老老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一著一勢地學。
一著熟悉之后,再學下一著。決不可粗枝大葉,霧里看花,不求甚解,快速地學。
學慢,對手足部位、定型、運行、上下承接、虛實轉換等基本要領就能看的多,聽的多,煉的多,領會的地方也就多。
學慢,既是反復熟悉、鞏固、加深理解的過程;也是反復鍛煉、認識、實踐、校正的過程。
姿勢、動作就會逐漸趨于正確,運行就會走上正規而經久不易改變和遺忘。
學的快,手足錯亂,運行呆滯,對行氣,運轉更是茫然,天長日久,姿勢謬誤,丑態百出,校正起來實在困難,常言:“寧教千遍,不改一著”,就是這個意思。
學的雖慢,可是一遍過手,就能收到基本上趨于正確的定型效果,即令稍有差錯,校正起來也是輕而易舉的。
如果學的快了,著著勢勢不夠真切,差錯橫生,校正起來,精力和時間不知耗費到如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