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巨幼細胞性貧血
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導致紅細胞分裂過程所需的DNA合成障礙出現的一種貧血。幼稚紅細胞及成熟紅細胞都比正常大,有些幼紅細胞外形巨大。
4、溶血性貧血
是一組紅細胞破壞過多,致紅細胞壽命縮短出現的貧血。患者除有貧血的表現外,常有膽紅素代謝異常,出現鞏膜、皮膚黃疸、濃茶色尿等。體格檢查可見肝脾腫大等。當出現貧血與黃疸時,須與黃疸性肝炎鑒別,利用各種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可以確診。
素食主義當心貧血 女性就應多吃肉
過去普遍認為,大魚大肉的飲食才是有錢人的代表,但如今,卻有更多的人傾向于吃素食。這部分人認為,不吃動物不但更加環保,也更有益于人體身體健康,甚至有說法稱:“人之所以會生病,根本原因是肉類食物屬于酸性食物,會破壞身體中的酸堿平衡,縮短人的壽命。”素食是不是真的這么好呢?女性是不是真的采取素食主義就能夠保持健康呢?
素食分為全素食與半素食
盡管都是素食主義,但素食也分為全素食與半素食。全素食指的是不食用任何動物性食材,只選擇植物性食材,如谷類、蔬菜、水果等;而半素食指選擇部分動物性食材,但不攝入動物性肉類,除吃谷類、蔬菜、水果外,還可以攝入蛋、奶等動物性食材。
但是,無論從宗教信仰的角度來說,還是從人體對營養素的需求來說,半素食比全素食更好。因為動物性食材中含有植物性食材中缺乏的多種營養素,無論是優質蛋白質、優質脂肪酸還是鐵、鋅、鈣等礦物質,植物性食材都無法與動物性食材媲美。如果堅持全素食,很可能導致因營養素的不均衡而出現的營養不良,其中,缺鐵性貧血就是典型之一。
女性更容易患缺鐵性貧血
日本的專業女性健康資訊網站《露娜露娜》針對網站用戶4325人開展了關于貧血情況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75.8%的女性表示“感覺到自己貧血(包括回答偶爾感覺到)”,其中有43%曾就醫并被確診為貧血。
針對貧血時的癥狀進行調查時發現,“頭暈目眩站不穩”占24.7%并穩居榜首,其次是“身體酸痛無力”(17.3%)與“容易疲勞”(16.9%)。
無論是“身體酸痛無力”還是“容易疲勞”都是貧血在不同階段的典型癥狀,這是因為將氧氣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紅血球中的血紅蛋白減少,體內氧氣不足造成的。一般情況下,頭暈目眩站不穩是典型的貧血癥狀,但如果是重度情況不排除是其他重大疾病造成的,當頭暈狀況嚴重時,應當及時就醫確診。
盡管任何人都有可能患缺鐵性貧血,但從人群上來看,女性患缺鐵性貧血的幾率更大。這是因為女性有生理期、孕期、分娩等諸多生理性因素,隨著血液的大量流失,很容易損失鐵分,如果等到出現癥狀再來補充鐵就已經晚了,日常生活中就應當有目的地攝取。同時,相比男性,女性對于身材、外貌等的要求更高,在產生減肥、美容等的需求時,容易出現極端的節食行為,在鐵分攝入減少的同時,糖分遇到按白紙等的攝取量也減少,由此,有限的蛋白質將優先用于作為能量源消耗,從而保證人的正常活動,而血紅蛋白由于材料減少也會相應減少,更會使貧血癥狀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