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提示
注意找到身體重心往前“壓”甚至“撲”的感覺,這才是迎球的本質。
及時迎球,盡可能在身前擊球。
多數時候,迎球不是一條直線往前的,而是略走弧形,這樣才便于制造球的弧線。
觸球瞬間:是整個擊球過程的精華所在,它不但賦予了球力量,更直接決定了擊球的速度、旋轉和落點。正手攻球接觸球體背面(略偏右側)的中部是較為合適的。
還原:觸球之后,球拍還需順勢揮動一小段距離,至上身基本轉至正對球臺為止,以化解揮拍的慣性,“把動作做完整”。這也是一個身體重心完成轉移的過程,即重心由引拍時的右腳支撐,轉為落到左腳前腳掌上。
二、提高--像真正的選手一樣打球
(一)發球:乒乓球比賽中每一分球的開始
它是乒乓球技術中唯一不受對方來球制約的,可以讓使用者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戰術意圖,其主動性顯而易見。發球的主要作用在于:利于自己技術風格和特長的發揮;為發球搶攻創造條件;破壞對方的戰術,限制對方技術特長的發揮;直接得分;造成對方的心理恐懼,增強自己獲勝的信心。
發球包括正手平擊發球、正手發右側上旋急球(奔球)、正手發下旋加轉球、正手側身發左側上、下旋球。
(二)接發球:變被動為相持,變相持為主動的關鍵
乒乓球比賽中,接發球的機會與發球大致相同,如接發球不好,除直接失分外,還會制約自己的技戰術發揮,造成心理壓力而處于被動。隨著乒乓球技術的發展,接發球技術也日趨細膩豐富,接發球的水平也反映了運動員掌握各項技術的全面程度。
選擇接發球的站位:根據對方發球的位置來決定自己的站位;根據自己的習慣打法來決定基本的站位;針對不同的對手作出相應調整。
針對不同的發球,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回接:接急球、接下旋球、接左(右)側上旋球、接左(右)側下旋球、接短球等
回接時主要的是應及時向前移步,以獲得適合的擊球位置。同時要控制好身體的前沖力量。接發球后要迅速還原,準備下一拍來球。無論采用搓、削、攻、拉哪一種方法回接短球,都應特別注意來球是在臺內,受臺面影響會阻礙引拍,因此要充分依靠前臂和手腕發力,同時要根據來球的旋轉性能,調節拍面角度、擊球部位、擊球時間和用力方向。
(三)正手攻球進階
快攻:正手快攻站位離臺近、動作小、出手快,借來球的反彈力還擊;與落點變化相結合,可調動對方為扣殺創造條件。
扣殺:扣殺力量重、球速快、威脅大,動作幅度較大。通常是在用其它技術取得主動和優勢之后,對方回接出半高球時運用,是比賽中重要的得分手段之一。
臺內挑打:是接發球常見的進攻方式,它動作小、速度快、落點變化靈活。通常可以通過臺內挑打搶先上手,隨后形成連續進攻的優勢。
側身攻球:側身攻比正手攻更具威脅,難度也更大,主要表現在腳步移動的范圍較大,因而對步法和重心交換的要求更高,需要有力、靈活和敏捷,并要善于運用腰部轉動幫助發力。側身攻更利于發揮整個身體的力量,可以彌補反手進攻能力的不足。
(四)直板推擋進階
加力推:力量重,球速快,可以抑制對方的攻勢,常可迫使對方離臺而陷于被動防守的局面。一般適用于對付速度較慢、旋轉較弱的上旋球或力量較輕的攻球及推擋。
減力擋:通常在對方離球臺較遠時使用,通過良好地控制使回球弧線低,落點短,力量輕。以此調動對手使其前后奔跑,為搶攻創造機會。
推下旋:使回球帶有下旋,弧線較低,落點非常靈活,球落臺后有些下沉。在上旋球相持中,可突然將球變為下旋,從而使對方直接下網或因不適而陷于被動。推下旋難以充分發力,且用來對付上旋較強的球需要更高的手上控制能力,故只宜作為輔助技術使用。
(五)橫板反手進階
快撥:動作小、出手快、線路活,主要借來球的力量還擊,使回球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力量,是橫板選手在上旋相持中的常用技術。
彈打:速度快、力量大,擊球動作較小,回球非常突然。它可以很好地變化回球節奏,同時還具有較強的攻擊性。
變線:變線是相持階段中十分重要的技術,它可以同快撥、彈打、減力擋等技術綜合運用。通過突然變線調動對方,迫使其在跑動中擊球,以增加對方的失誤或為自己創造良好的進攻機會。
(六)搓球進階
搓不轉:搓不轉可以迷惑對方,使對方回球冒高,為自己創造進攻機會。
劈長:速度快、線路長、旋轉強,弧線低平,出手兇狠。常使對方無法獲得上手進攻所必須的引拍距離,在接發球時與擺短配合運用能起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