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杯導致半夜病發
前昨兩晚,本市某醫院急診接連治療多起因貪杯而引發痛風的病人。患者李先生當晚酒宴后,半夜睡眠中因左腳疼痛而驚醒,發現左側拇趾關節處疼痛難忍,送醫院急診發現左側拇趾處紅、腫、熱、痛,不能活動,化驗血尿酸高達580um o 。醫生診斷為痛風。
痛風因大量飲酒、食物過敏或攝入富含嘌呤的食物等誘發。患者常在午夜突然發病,初發作時大多侵犯單一關節,拇趾或第一跖趾關節為多見,初次發作1至2天能自行好轉。患者還可出現高熱、頭痛、心悸、疲乏、厭食等癥狀。開始時每隔幾個月或1—2年發作一次,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年發作幾次。在痛風反復發作后,關節可變形而難以活動。約有半數病人在發病過程中會出現一種堅硬如石的結節,稱之為痛風石,實際上是尿酸鹽結晶物。痛風病人可因多種因素導致腎臟損害,嚴重者甚至出現尿毒癥而死亡。
痛風發病同飲食有關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張秀珍教授認為,雖然痛風的發病與個體差異有關,但飲食習慣對發病有著重要作用。所以需控制飲食,防止肥胖,減少蛋白質攝入,減少果糖的攝取,以減少腺嘌嶺核苷酸的分解,減少尿酸的合成。
張秀珍教授強調,預防痛風要少飲酒。醫學臨床證實,酒精對腦組織的損害非常嚴重,甚至影響到中樞神經系統。一次大量飲酒,甚至會出現不可逆的神經系統損害。常年過量飲酒,損傷肝、膽、腎等器官,也可誘發痛風發作。近年酗酒者有低齡化傾向,低齡痛風患者也增多。
痛風患者因此切忌飲酒過量。
痛風患者注意忌口
專家提醒,對于中老年人、腦力勞動者、貪酒嗜肉的肥胖者,尤其是有痛風家族史的人,都應警惕發生痛風的可能性,應定期到醫院檢查血清尿酸。男性每100毫升血中尿酸不應超過6毫克,女性絕經前不應超過5毫克。
此外,不要多進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豬、牛、羊肉、火腿、香腸、雞、鴨、鵝、兔以及各種動物內臟(肝、腎、心、腦)、骨髓等。魚蝦類、菠菜、豆類、蘑菇、花生等也有一定量的嘌呤,要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