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含果糖豐富的水果有蘋果、梨、芒果等,而柑橘、桃、李、杏等含蔗糖較多,分解代謝后將有一半轉化成果糖,也需加以關注。除此之外,蜂蜜含果糖也很高。同時研究發現,常喝可樂等軟飲料也會引起尿酸升高。故雖然痛風病人應大量喝水,但絕不能以果汁或軟飲料代替。
痛風可以吃豆類食物嗎
由于豆類嘌呤含量太高,部分醫生都會給患者提出“不能吃豆制品”不能喝豆漿”之類的忠告。對此,專家做了科學的解釋。
現有的相關流行病學報告證實,食用大豆制品和血尿酸水平、痛風的發作之間沒有任何關系。膳食干預研究發現,食用大豆制品的確升高了血尿酸水平,但升高的幅度非常有限,完全達不到值得引起臨床關注的水平。
另一項在中國中年男性中間進行的研究發現,膳食中的蛋白質總攝入量與痛風之間有相關性,但其中動物性蛋白質有提升危險的趨勢,而植物性蛋白質則有降低痛風發生的趨勢。所有食物類別當中,海鮮類食物與高血尿酸水平之間的關系為緊密,大豆制品則呈現負相關關系,而嘌呤含量較高的蔬菜以及各種肉類與血尿酸水平沒有顯著相關性。研究結論是吃海鮮類食物增加患高尿酸血癥的危險,而豆制品則降低這種危險。
一、痛風病人可食用豆制品
事實上,雖然大豆的嘌呤含量略高于瘦肉和魚類,但豆腐、豆腐干等經過加工后,擠去了黃漿水”溶解了很大一部分嘌呤,嘌呤含量已經大幅度下降,比肉類魚類還要低。而打豆漿的時候需要加入大量水分,嘌呤已經被稀釋,每日喝一杯豆漿并不會引起嘌呤攝入量的明顯增加。至于紅豆綠豆之類,原本嘌呤含量就偏低,每天吃的數量又很少,煮粥或打豆漿時加一小把,不會對痛風病人產生不良影響。所以,痛風病人完全可以用豆制品來部分替代魚肉類。
二、有些不含嘌呤的食物更危險
臨床營養研究認為,痛風發生的問題上,內源性代謝紊亂是主要原因,外源性高嘌呤食物是次要原因。
引起內源性尿酸產生增加的食物因素如酒精、甜飲料,本身并不含有嘌呤;而大豆、粗糧等食物雖然比精白米、精白面粉嘌呤含量略高,但并不會大幅度增加內源性的嘌呤物質產生。
肥胖是引發痛風的重要風險因素,所以某些高脂肪食物雖然嘌呤含量低但對于痛風更危險,比如炸薯片。而豆類食物則有利于提高飽腹感和控制體重。所以對于痛風患者,炸薯條比豆腐危險更大。
富含果糖的食物和甜飲料也絕不適合痛風病人食用。因為血液中果糖含量的上升,會導致血尿酸和尿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日常所吃的白糖,分子中也含有一半的果糖。由于果葡糖漿和蔗糖是日常甜食的主要甜味來源,因此,各種含糖飲料和含糖食品均有促進痛風發生的潛在危險。
三、能吃不能隨意吃
此專家還提醒,得了痛風的人可以適量吃豆制品,不吃魚、肉的前提下,替代魚、肉,蛋白質和嘌呤總量不能增加。但食用量要控制,建議限制在每日30克大豆之內,換算成豆腐不超過90克,濃豆漿則不超過一碗。
此外,不建議服用任何蛋白粉類產品,少吃仿肉豆制品,不吃豆腐油炸、鹵制等做成的小零食。若食用后身體有任何不適,立刻停止。
痛風患者能喝豆漿嗎
豆漿是營養價值高且味道鮮美的食物,在很多人的早餐里必不可少。但是,喝豆漿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專家提醒,痛風及腎病患者平時好別喝或少喝豆漿。
黃豆中富含嘌呤,且嘌呤是親水物質,因此,黃豆磨成漿后,嘌呤含量比其他豆制品多出幾倍。所以,豆漿對痛風病人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