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養生進補的禁忌
漢族節日飲食習俗。流行于全國各地。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是日,一般殺雞宰鴨或買羊肉,加當歸、人參等藥物燉食,也有用糯米、龍眼、糖等蒸成米糕而食者,杭州人此節習吃餛飩。
“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按漢族傳統的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
“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
“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后,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并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癥狀。
那么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
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里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冬季進補六大禁忌
戒亂進補
首先,應該了解自己該不該補,屬于何種體質,屬于何臟何腑有虛。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但具體到個人,又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血、陰陽共虛等不同,要認真分析,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判定。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虛虛實實之戒。
戒惟補藥而補
對于想健身長壽者來說,光靠補藥不是好辦法。還要注意適當的運動鍛煉、飲食調整、多用大腦(做腦操)、避邪就靜等,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養生。
外感戒補
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癥時,不要進補,以免留邪為寇,后患無窮。
補而戒偏
中醫認為,氣與血、陰與陽雖然是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但是又互為生長。冬令進補時也要注意兼顧氣血陰陽,不可一味偏補,防止過偏反而引發它疾。
補而戒膩
對于身體狀態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來說,首先是要恢復脾胃的功能,否則服再多的補物也是無用。因此,冬令進補不要過于滋膩厚味,以易于消化為準則。
戒以貴賤論英雄
對于如何進補,好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于補藥,不要抱著越貴越好、越貴越有效的想法。
冬季進補要領
1、調節飲食,控制血脂
冬季是嚴寒的季節,戶外活動減少,加上冬令進補,很容易導致血脂增高。建議冬季應多吃谷類、豆類、蔬菜、水果,少吃含動物脂肪和膽固醇多的食物。冬令進補要嚴格控制。
2、選好時間,有氧鍛煉
專家提倡有氧運動,如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太極拳,可以消耗體內多余脂肪,降低膽固醇,有效防止高血脂的發生。絕不能因為冬季寒冷而減少運動。
3、調整情緒,切勿激動
冬季日照短,容易出現抑郁或煩躁易怒。情緒緊張、過度興奮,可以引起血脂升高,這些都不利于血脂的預防和控制。因此平時要注意心胸開闊,保持平穩情緒。
4、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能及時發現體內血脂的異常變化,及時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飲食等作出相應調整,還可以對高血脂人群的治療情況作定期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