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纏絲和外纏絲的不斷變化,形成陳式太極拳獨有的螺旋式運動,演練時只見大圈化小圈、小圈變大圈,動作變幻萬千,形成運動如纏絲、運動如抽絲的境界。
初練陳式太極拳,一開始纏絲動作可以緩慢一些,螺旋畫圈大一些。熟練之后,這種纏絲圈就越畫越小,達到有圈不見圈而似有似無的境地。
近些年來,新編陳式太極拳套路不斷涌現,這對普及陳式太極拳起到積極的作用,尤其對初習陳式太極拳者有了一個很好的由易至難、循序漸進的機會和條件。
陳式太極拳的動作要領
一、虛靈頂勁
虛靈頂勁是指演練太極拳時,始終保持頭容端正,百會穴輕輕向上領起,有繩提之意。此為演練太極拳基本的要領之一。
要想做到虛靈頂勁,須先弄準百會穴的位置。百會穴位于人體頭部頂端中央的發旋處,也即后發際正中向上七寸處,又稱三陽、三陽五會、五會、巔上、天滿、 維會、泥丸宮、嶺上、嶺上滿天等,為人體之制高點。
《拳論》說:“百會穴領其全身”。虛靈頂勁就是要清氣上升,虛達于百會穴。
清氣如何上長?《拳論》說:“非平心靜氣不可,濁氣必下降至足。一勢既完,上體清氣皆使歸于丹田,蓋心氣一下,則全體之氣無不俱下”。
頂勁領起來,氣 歸丹田,起于會陰,上行循腹里天突、廉泉、上督脈,亦由會陰起,過長強,順脊逆行而上至百會。
何謂“頂勁”?《拳論》說:“頂勁者,是中氣上沖于頭頂者也”。如果中氣不向上領,正氣即塌,四肢癱軟,無所依附,猶如一堆爛泥,打拳何從談起?
但頂勁決非硬頂,硬頂是僵勁,非為真正的頂勁。“頂勁上領,意思如上頂破 天,不可用氣太過”。太過則正氣猛涌上頭,頭重腳輕,足下不穩,扭轉不靈,氣脈不通,橫氣填胸,有損身體健康。
頂勁又不可不及,不及則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論》說:“中氣上提,若有意 ,若無意,不輕不重,似有似無,不過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頂勁,頂勁領好,全身精神為之一振。”
虛靈頂勁,既是打拳必須嚴格遵循的基本要領,同時又是一種拳術境界。練拳之初,很難真正領會其意,準確把握要領,只要由招熟漸悟到懂勁階段,內氣開始 動蕩,清氣產生、豐盈,膀胱發熱,丹田中正氣浩瀚,才可真正體驗靈機一動,清氣上浮,周身空靈的奇妙境界。
但盡管如此,演練者從一開始,就須嚴格遵守虛靈頂勁的要領。非如此,難于練好太極拳,不會產生清氣,也不會有以后的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隨心所欲的通達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開胯屈膝的同時胸脯向內微微含住,心氣下降,兩脅微束,腰勁 自然下塌,周身血脈流暢無阻;要塌腰,必定含胸。兩者不能分開進行,而要互為前提,互為照應。
含胸要含住勁,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則會引起氣擁胸表,致使自身上 重下輕,腳腿上浮,重心不穩。含勁要四面包涵住,卻不是緊緊收閉,而要“胸虛如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