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抱怨:冬天上廁所都是一個大問題,真的是太冷了!更有一些人采取極端的做法,為了少跑廁所,連水都喝少了。
不過,冬季雖然人體不出汗,但是身體無時無刻不再向外蒸發水分,甚至因為干冷空氣,人體比其他時節更缺乏水分。所以冬季喝水仍然是必要的,而且不能少喝。
至于上完廁所后會覺得冷,可能是以下因素:
第一,部分身體暴露在冷空氣中而感覺冷。因為上廁所時得脫衣服,皮膚直接接觸零度甚至零度以下的空氣,當然會覺得冷。尤其是從空調室內到外界環境中,冷熱溫差更大。
第二,尿液也會帶走熱量。尤其是長時間憋尿,導致一次排尿過多,一次帶走的熱量多,會令人感覺非常冷。在一些嚴寒地區,人們會告誡旅游者,避免在室外排尿,小心熱量失去過多而危險。
第三,體虛、貧血、低血糖人群,冬季排尿后帶走體內過多熱量,這些人群容易感覺冷、頭暈。
排尿后頭暈,還可能是其他問題
排尿后出現頭暈,又稱為尿暈癥、小便猝倒,一般發生在夜間或早晨排尿時,意識突然喪失或突然暈倒。
而導致排尿暈倒的原因可能是,排尿后血管舒張和收縮障礙,導致了血壓波動,引起對大腦的一時性的供血不足,從而發生頭暈、心率失常等問題。
不過,這種現象的暈厥,一般不會留下其他后遺癥。
一天的排尿量應該是多少?
作為一個健康人群,24小時的排尿量應該在3000ml左右,但不少于400ml。喝水少,導致排尿少,會增加尿路感染、泌尿系統結石發生的風險。
不過,“多喝水、多排尿,就能排毒”這是一個認識誤區,因為只要每天的排尿量在正常范圍內,便起到了排毒作用,可以將身體代謝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
憋尿后為什么尿意會消失,不尿急了?
對于成人來說,如果膀胱的儲存量達到700ml,逼尿肌便會開始規律的收縮,產生強烈的尿意,如果刻意憋尿,大腦會有意識的控制。逼尿肌開始放松,適應膀胱的壓力。等到尿液量再次增多時,便再一次導致膀胱壓力增大,逼尿肌開始收縮,如果此時再不排尿,那么可能發生溢尿、尿失禁等現象。
所以,憋尿是不可取的行為,白天排尿次數一般在8次左右,一天一夜應該為9次左右。過多、過少,都不是健康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