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大害:吸煙
危害:不論你是屬于為了應酬偶爾“意思”一下的輕度吸煙者,還是離了香煙日子就過不踏實的重度吸煙者,香煙中所含的有害成分都會大幅提高你罹患心臟病、肺癌和其它類型癌癥的危險。具體來說,因吸煙導致的癌癥死亡比例可占到所有癌癥死亡總數的30%。
補救措施:對于那些有數年甚至數十年的老煙民來說,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挽救健康呢?答案是,戒煙。專家指出,即便戒煙時間只有一年,也能夠有效降低患心臟病危險達一半以上。如能堅持15年以上,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便可恢復到從未吸煙者的水平。關
于肺癌的預防,研究人員發現,戒煙達5年者,其罹患肺癌的可能性較吸煙者降低一半,而戒煙達到10年者,其患病幾率可降低至正常人水平。在戒煙期間,應多多食用富含抗氧化劑的水果和蔬菜,這些成分可以促進細胞的修復、消滅體內致癌自由基。同時,應積極參加運動以加強肺功能,促進肺部的血液循環。
生活中會損傷壽命的事情大致如此,那么我們要怎樣健康生活才可以讓自己的壽命得到延長呢?
長壽的方法
起居有序,順其自然
老中醫多隨四時而起臥,春夏晚臥早起,以應陽氣之生長;秋季早臥早起,免受肅殺之氣的戕伐;冬季早臥晚起,不使身體的陽氣受寒氣干擾。他們的睡眠是“先睡心,后睡眼”。“睡前除雜念,調息入夢多”。它如睡前洗腳、睡前不語、睡前勿食等,都是有益的安眠之法。在衣著方面,寬舒合體勿緊束,以利于血液循環。春衣慢慢脫,秋衣遲遲凍(俗言“春捂秋凍”)。他們喜歡“安步當車”,多數老中醫古稀之年仍堅持徒步上班,既散步,又散心。
飲食有節,以素為主
老中醫認為,調節飲食以養脾胃,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們喜愛吃當地生產的五谷雜糧,更愛吃蔬菜、豆類、水果,而魚與肉吃的較少。雖有個別偏食魚肉的,也是葷素搭配,從不過嗜。他們的食養經驗是:一不過飽、二不過咸、三不過甘、四不過肥、五不偏食。還有早餐好、中餐飽、晚餐少等。有些老中醫把清代袁枚的詩作為食養之鑒,即“多壽只緣餐食少,不飽真是卻病方。”
鍛煉身體,持之以恒
多數老中醫在青年時期就重視體育鍛煉,如習練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或自編的健身操等。簡便易行的還有叩齒、咽津、摩足、揉腹、攏耳、甩手以及按壓保健穴等。有的喜靜不喜“動”,但這種“靜”并非絕對不活動,而是以自我調息代替肢體運動,即注重內功。“若要健,天天練”。不管哪種鍛煉方法,持之以恒是保持身體有效代謝的關鍵。
神志淡泊,以忍為尚
老中醫常能自我解憂除煩,排除不利因素對健康的干擾。有了不順心的事,多能泰然處之,不急不躁,或取回避環境、轉移思路的方法;或向人傾訴,聊以自慰;或冷化處理,不走極端。這些老中醫在“文革”期間,多數受到迫害,他們堅信“久陰必晴”、“正必勝邪”,從不被困難所屈服。凡遇到個人福利的事,從不與人紛爭,而是以讓為先,以忍為福。
樂于奉獻,不慕名利
老中醫把為病人解除痛苦視為人生大樂事,“平生樂樂為醫”。他們不愿意過那種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日子。老中醫常說,一看到病人就會把煩惱忘的一干二凈。真是“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他們把金錢看的很輕。認為一個人把物質利益看的過重,汲汲追求,就會耗心氣、損肝血,何能談上長壽。
防患未然,攝養為生
老中醫諳熟《黃帝內徑》“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復三原則。“殷憂啟圣,多難興邦”,有了憂患意識,才能樹立起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法則。許多老中醫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壓、腦血管病、慢性胃炎、肺氣腫等。但他們堅信“養生之道在人不在天”,能創造多種條件排除疾病的困苦,或習練書畫,以養心增氣;或意守丹田,以涵元陽;或活動肢體,以運血脈;或與晚輩談天說地,常使暮年留住童心;或食用天然保健品,如核桃仁、松子仁、黑芝麻、板栗、鐵棍山藥、蜂蜜、百合等以軟化血管,排除雜然。
總結:長壽是所有人的夢想,但我們在生活中不良的習慣是讓人壽命不長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想要長壽就一定要改掉上述的不良習慣,并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果能夠做到,相信長命百歲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